1. 草丛的村落,能否推荐几部劲爆的电影?
感谢问题邀请,下面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你喜欢漫威电影的话
2004年的《蜘蛛侠2》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老版《蜘蛛侠》系列电影引领了一代人的青春。《蜘蛛侠2》更是以更黑暗的方向讲述了故事。在《钢铁侠》电影问世之前,他可能是大荧幕上最能吸引眼球的漫威超级英雄了。
2008年的《钢铁侠》。在制作团队没有任何底气的情况下,漫威推出了漫威电影宇宙的首部电影,不成功便成仁。幸运的是,他们成功了,这部电影在当时来说非常吸晴了。钢铁侠成为了这十年间最受欢迎的漫威超级英雄,而小罗伯特·唐尼也成为了MCU里人气最高的演员(没有之一)。
2012年的《复仇者联盟》。这是地球上最强大的漫威超级英雄们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的集合,全球超过15亿美元的票房至今是MCU之最。这部电影不仅改变了漫画电影,而且改变了整个电影行业,也让漫威在制作超英电影的路上越走越顺畅。
2014年的《银河护卫队》,名不见经传的“银河护卫队”成为了漫威电影宇宙的新动向,一群“奇怪”的人搭伙成为了星际英雄。滚导将七八十年代的主题音乐与狂野的喜剧冒险故事相结合,简直令人惊叹。
2014《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剧情中规中矩,加入了新的超级英雄“冬兵”,相比于前作是一个非常有进步的作品。彩蛋补充:快银和绯红女巫登场。
2014年的《X战警:逆转未来》。这可以算是X战警电影宇宙巅峰的一部电影,汇集了新老两代X战警,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还讲述了很多人权和人性的故事。电影既是很多演员的谢幕,也是新未来的开启。(亦或是脱坑的开始)
2015《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漫威又为观众带来重量级电影,选用了复仇者中最为恐惧的反派奥创,不得不说对于每位人物的设定相当到位,剧情上的强弱也相对平衡,同时也出现了新的英雄“幻视”(心灵宝石)。彩蛋补充:此时已经准备好无限手套。
2016《奇异博士》新英雄独立电影《奇异博士》登场,除了超能力也开始带入魔法。中规中矩的英雄独立电影彩蛋补充:奇异博士与索尔交谈,正好对应《雷神3》中的部分内容。
2016年的《美国队长:内战》。被喻为《复仇者联盟2.5》的这部电影,几乎包含了所有主要的复仇者,除了索尔和浩克。内战不仅带来了复仇者两大领袖间的首次冲突(ps:其实很多人并不满意冲突原因的设定),而且还引入了黑豹和蜘蛛侠两位新角色。
2017年的《蜘蛛侠:英雄归来》。蜘蛛侠回归漫威电影宇宙是里程碑式的一刻,这次不再有起源故事,只有青年小蜘蛛成长的故事。演员汤姆·赫兰德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惊喜,蜘蛛侠也将成为MCU第四阶段的中坚力量。
2017年的《雷神:诸神黄昏》。T导将他独特的拍摄风格带到了这部电影中,抛弃了该系列之前大部分的内容,讲述了一个雷神的全新故事。这部电影也会直接承接《复仇者联盟3》的到来。
2017年的《罗根》。曾以为休叔的金刚狼会很以帅气的姿势谢幕,没想到却以一个坟头和我们挥手告别。这部电影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漫威电影之一,收获各界无数好评,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提名的超级英雄电影。
2018年的《黑豹》。本文由自媒体@漫威电影 原创写作,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目前烂番茄新鲜度最高的一部漫威电影,这也是漫威电影宇宙中第一部以黑人为主角的电影。至于陛下到底有多棒,等大家看过后就知道了。
2019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
都是非常精彩的超燃电影,希望你能喜欢!s
2. 乌梢蛇出没时间?
乌梢蛇一般在7至9月份的时候出来。
乌梢蛇生活在中国东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的海拔1600m以下中低山地带平原、丘陵地带或低山地区。垂直分布范围:海拔50~1570m。常在农田(高举头部警视四周)或沿着水田内侧的田埂下爬行、菜地、河沟附近,有时也在山道边上的草丛旁晒太阳、在村落中发现(山区房屋边的竹林)。
3. 脑袋上三道杠类似麻雀的小鸟?
叫三道眉草鹀。
体长约16厘米,是一种棕色鹀。具醒目的黑白色头部图纹和栗色的胸带,以及白色的眉纹。繁殖期雄鸟脸部有别致的褐色及黑白色图纹,胸栗,腰棕。雌鸟色较淡,眉纹及下颊纹黄色,胸口浓黄色。
三道眉草鹀的冬春季食谱以野生草种为主,夏季以昆虫为主。喜欢在开阔地环境中活动,见于丘陵地带和半山区地稀疏阔叶林地,山麓平原或山沟的灌丛和草丛中以及远离村庄的树丛和农田。
4. 野兔晚上活动范围多大?
小时候在家在农村,到了冬天,尤其是一场大雪过后,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山上找野兔的踪迹,如果运气好,还能在山上捡到被套子套住已经冻死的野兔,在加上长大后对野生动物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野兔的一些问题,我还是有一些见解跟大家一起分享的。
首先,小时候农村的老人对野兔的习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为我在多次上山的途中就曾经被放置得非常隐秘的地方的兔子套给绊倒过,经过我的观察,野兔的套子通常会下在水源附近的小道上、上山的小路两边的草丛里以及山坡上。在我10岁左右那一年的冬天,我曾经看过一位附近村子的老人从山上下来手里拎着8只野兔,可见它对野兔的活动路线是非常了解的。
记得有一年,下了一场大雪,我再次去了我们村子北面的一个小山上,这个小山的底部有一个大约200多平米的小池塘,至于什么时候形成的,就不清楚了,反正打我记事起这个池塘就从未干涸过。而且想要上山就必须先经过这个池塘,我在池塘的边上,发现了一串清晰的脚印,从池塘旁边一直延伸到山上,很明显,有只野兔昨天夜里来这里喝过水。
之后,我顺着脚印一直向山上走,大约走了离池塘边500米左右的位置,脚印转向了小道一旁的山坡上,由于山坡有点陡峭,再加上被积雪覆盖,就没有继续向里面走。不过好在这个小山坡上面有一小片开垦出来的耕地,我从上面继续搜寻着脚印,在大约离拐角100米的地方,一只野兔突然从山坡上的枯草丛中钻了出来,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也着实吓了我一大跳。之后,野兔从我面前约2米的地方一路向山上跑去。
从这只野兔的行动轨迹看,山上肯定是它的逃生路线,而这条路线也不是慌不择路而来的,因为野兔的行动路线一共分三条,觅食路线、饮水路线和逃生路线,基于从池塘到它栖息之所的距离,我认为野兔的活动范围应该以栖息点为中心向外约600米的范围内。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会说:这只野兔的栖息地可能离水源比较的近,不能以偏概全。所以,为了更加严谨,我们再来科学的说一下野兔的栖息点选择。野兔的栖息点一定是选在离水源和食物都很近的地方,因为即使在冬天,每隔2-3天,野兔都需要进食,如果离食物和水源离栖息地过远,那么在冬天,尤其是下雪之后,它们暴露在天敌面前的机会就会增多。而且野兔在选择栖息点时,还会考虑自己的隐蔽性和逃生,其中隐蔽性比较的好理解,像我国北方大都是草兔,它们是一种从不挖洞的野兔,终生生活在地面上,所以它们大都会选择草木比较茂盛的地方。其次,考虑到安全性,所以草兔通常会把栖息点安在斜坡上。最后是逃生,俗话说“上山兔子莫追”,这是因为野兔遇到危险时通常是向山上跑的,而野兔后肢比前肢要发达很多,发力时重心向前,如果下山的话,极容易摔倒。所以,它们选择的地点一定是向山上跑比较容易且开阔的地方。
因此,无论是从我实际的观察中,还是从科学的角度看野兔的习性,它们的栖息范围都不会很广,大约在以栖息点为中心的500-1000米的范围内。
提到了野兔栖息环境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再说一下野兔的栖息习性了,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野兔是挖洞的,不然也不会有“狡兔三窟”的说法。但其实,上面我们说过,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野兔是草兔,这是一种身体较为细长,体重平均在2.5公斤的野兔,体色多呈黄色或褐色,它们是从不挖洞的野兔,它们最多就是在草丛中浅浅的挖一下然后铺一些干草做窝。而在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是华南兔,这是一种体型比草兔小一些的野兔,平均体重在2公斤左右,体色多呈棕褐色或红棕色,这同样也是一种主要栖息在地面上的野兔,不过与草兔不同的是,华南兔是有洞穴的,只不过这个洞穴通常在无路可逃或者繁殖期才会使用。
那么,“狡兔三窟”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狡兔三窟出自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战国策·齐策四》,原文为: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众所周知,古人的许多话都来自于现实的观察,所以狡兔三窟并非空穴来风。不过,我们上面说过草兔和华南兔极少挖洞,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牵扯到了会挖洞的兔子-家兔与野兔了,我们现在的家兔与野兔完全是两种动物,因为家兔是由欧洲穴兔驯化而来的,进入我国的途径是通过古代的“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起源于秦汉时期(公元1世纪左右),比《战国策》要晚,这证明古人是没有机会观察到家兔,也就是欧洲穴兔的。
虽然草兔和华南兔很少挖洞,但是它们从来不会在一个地方待很久,对于它们来说一个住所大都是暂时的,只要方便逃跑,附近有食物和水源,它们随时可以更换住所。因此,如果我们发现了一个野兔的栖息之所(通常呈浅窝状,内有柔软的干草),我们也难“守株待兔”。所以,这应该是“狡兔三窟”的来历。
草兔华南兔总结一下
野兔大都栖息在农田附近山坡的草丛或者灌木丛中,因为这样的栖息点相对比较的隐蔽,而且离食物较近。再加上野兔处于食物链的相对底端,有众多的天敌,所以它离水源的距离也比较近,这也就将野兔的活动范围压缩到了1000米以内。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野兔的逃跑路线大都是向山上,这是因为向山上跑,跑得更快、更稳,而且更不容易被追上。
5. 古北口村落名录?
密云古村落有一、古北口村,二、古北口镇潮关村,三、古北口镇河西村等等。古北口镇河西村河西村共有六个自然村,村庄坐落在卧虎山下,四面环山是一个小型盆地,坐北朝南,前山名为青龙山,河西村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一、古北口村
古北口村,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燕山山脉,蟠龙、卧虎两山南面的浅山丘陵区,村域面积约11.33平方千米。
古北口由潮河切割燕山而形成,东有蟠龙山,西有卧虎山。古北口有近4500年的建置史,1500年左右的长城建造史,亦有1000年的营城历史。古北口村街道骨架基本保存民国时期“一纵四横”的鱼骨式格局,村内建筑主要采用传统的四合院模式。 长城——古北口镇城、古北口瓮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北口村属燕山山脉,海拔为200—400米,坡度为5°—50°。东有蟠龙山,低山丘陵;西有卧虎山,为高山丘陵,坡度较陡,山体变化较大;南接青峰、叠翠二岭,潮河南北流向,沿潮河为河漫滩,阶地,形成“四面环山,一水中流”的布局。
古北口村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大部分山坡为灌木丛和灌草丛。东部山地散生着松柏和小片侧柏琳、松林;阳坡主要有荆条、酸枣、白草及椿、榆等乔木100多种;阴坡以野菊为主,还有人工松林、刺槐林等;主要果林有杏、桃、李、枣、梨等等经济和观赏树木100多种;河岸、路边多为大杨树;草药植物有苦参、黄芩、远志、智母、川芎柴胡、党参、车前草、桔梗、串地龙、白头翁、苍术、板兰等130多种;野菜野草类主要有野绿豆、葛条、马齿笕、蒲公英、羊胡子草、野薄荷、木麻、节节草、车前草、拉秧、瓦松、兔丝等近100种。
二、古北口镇潮关村
潮关村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共165户、435口人,人均耕地0.44亩,主导产业是以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以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组成宣讲团,深入群众做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前后到冯家峪、西白莲峪村柴蛋鸡养殖基地和河西村民俗户进行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强信心,以镇农业服务中心和妇联组织的专家讲课和民俗户的办班培训,使村民学到科学养殖、种植技术,民俗经营服务礼貌用语一系列知识。
三、古北口镇河西村
河西村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密云水库上游,与河北省滦平县接壤,原名叫柳林营。河西地区一直为古北口的一部分,清代虽曾称柳林营、西镇,但从未分治。1911年后才以潮河为界,东西分治,初称古北口河西,1960年代简称河西村。主村内现有两条东西走向的主干街道,分为前街和后街,民居宅院都分布在前街、后街两侧,村庄中央是几块大面积的菜地,这几块菜地在清代分别是参将衙门、守备衙门和游击衙门,后经军阀混战建筑被全部损毁,只留下了大片空地;因当地村民认为民房没有镇压衙门宅基的风水能力,所以不敢在上面盖房,只好种菜,由此形成河西村独具特色的开敞空间和布局形式。
河西村共有六个自然村,有560多户,1600多人,村庄坐落在卧虎山下,四面环山是一个小型盆地,坐北朝南,村前的潮河犹如一条玉带绕村而过,前山名为青龙山,河西村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河西村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村内有吕祖庙、清真寺、提督府,参将衙门,守备衙门,校军场,点将台,驻军众多景观,村域6平方公里,是一个130多个姓氏,7个民族的村落。文化底蕴深厚,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河西村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也逐渐增长。
6. 农村老家最让你难以忘记的是哪个地方?
我是一位农村七十六岁的老农民,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是六十年年代,我才刚刚二十岁就冬天上河工挖河的地方,现在我看到那时候挖的河流,还浑身寒颤。
我记得非常的清楚是一九六六年我才二十岁,是农历十月初三的那一天,我们生产队上面派的二十八个男劳动力因为人数不够,我才刚刚二十岁就随着男劳动力,拉着吃的是红薯,和用塑料布搭建的窝棚晚上唾在地上铺的麦秸,去离我村四十里的旧河道上挖河工。
每天是天不亮就吃完蒸的红薯开始上挖的河道里干,用人力架子车往上面拉泥土,中午是吃的有几根面条和红薯干面一块做的就是咸菜汤,晚上一直干到满天星星才收工,吃的是蒸的红薯上面漂着切碎的葱花咸开水。
我记得非常的清楚是腊月初八那一天,东北风刮的呼呼响在零下四五度,我还把棉袄脱掉拉着架子车往河岸上拉泥土。那一年是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三,才完成上面分给我们生产队的任务回家过年,当时我的两肩膀上的衣服都磨成了二个大洞。这才是我一生中都不会忘记的地方,就是上河工,图片就是当时的真实图片。
7. 狈这种生物真的存在吗?
在东北农村流传这样一句话:冬天进山遇到狼群,要是发现两只狼叠在一起走路,立刻打死后面那一只,打死了狼群“军师”,狼群就散了。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地势高又有很多天然的森林牧场,在大山里经常能看到一两只野生动物,比如东北野生的狍子、鹿、野猪等。而在这大山中,除了这些野生动物外,还存在着一些极其危险的动物,那就是狼。
在东北农村流传这样一句话:在冬天进山时,如果不小心遇到了狼群,一定要开枪打死狼群里的那只“军师”,“军师”一死,狼群没了主心骨自然就散了。这只“军师”不会走路,都是趴在另一只狼后背上,所以只要看到狼群里有这么两只狼,立刻用枪打死后面那只。
人们通常会用“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等成语来形容狼,而成语中跟狼勾奸在一起的动物就是狈,也就是传闻中的狼群里聪明的“军师”,主要负责整个狼群的智慧担当。
狈这种动物,我们平时在动物园是见不到的,甚至在生活中也不经常见,因为它是全世界最为神秘的犬科动物,至今人们都不知道它具体长什么摸样,到底是种什么动物。
就像骏和马,虎和彪,熊和羆一样,人们只知道其中一种,另一种到底是长什么样谁也没有见过,但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称呼,按照古人的智慧肯定有着它的寓意。
狈,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动物?“狼狈、狼狈”,单从字面上来理解,“狈”字带着反犬旁,那么它肯定也是属于动物一种,而且还是犬科动物中的一种。
我们先来看看古代文化故事中对“狈”地描述有哪些:
1、在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中提到:狈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后短,负之而行,故曰狼狈。
2、在《康熙字典》中也有关于狈地描述:狈,兽名,狼属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离则颠。
3、在《酉阳杂俎·广动植》中也写道: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絶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通过以上古代关于狈的一些文字记载,我们可以大致的描绘出“狈”这种动物的几个特点:
狈的四肢有残缺,不像狼那样四肢健全,狈只有后腿,没有前腿,并且通体毛发都是雪白色。狈主要依赖于狼来生存,不能自己独立行走奔跑,需要靠狼背着行走,一般情况下都趴在狼的后背上。在狼群经常出没的地方,可以见到狈,狈不会单独出没。狈的智商比狼要高,性格更加的狡诈凶狠。而狼群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狼是群居动物,很少会单打独斗,如果附近出现一只狼,那么附近一定隐藏着一支强大的狼群。
2、狼群特别注重团队的协作能力,它们分工严谨且明确。
3、狼群有很森严的等级制度,头狼和其它狼有明显分工,不能逾越等级,如果你发现一只狼在狼群中特别有话语权,有着主导地位,那么这只狼势必就是狼王。
4、狼生性凶狠,对待外来的敌人不留情,不达目的不罢休。
由此可见,狈的特性和狼十分相似,狼群有着排外性,对待非同类的动物时绝不手软,也不会允许非同类跟它们生活在一起,更不用说依靠着狼行走奔跑了。那么狈能够在狼群中起到一个“军师”的作用,并指挥着狼群,把狼当做自己代步的“工具”,势必在狼群里也是个领导者。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是,狈或许就是一只残疾的狼王。它也许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了身体的残疾,自然界都讲究弱肉强食,身患残疾的动物要么被同类杀死,要么被敌人杀死,很少会拖着残疾的身体苟活。
特别是狼这种孤傲的动物,所以人们生活中很少见到残疾的狼,偶尔发现一只就觉得特别的稀奇,看着它的外形,一时喊不上名字,就觉得是传说的“狈”。
民间关于“狈”来历的几种说法?在以前东北地区,很多原始森林没有被人类开采,野生动物居多,生活在森林附近的村子经常会遇到狼下山闯入村里偷羊偷牛的事情。
其中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关于狈的民间故事《老太太智杀狼狈》,故事中介绍道:
在长白山脚下有一户人家,平时以打猎为生,后来猎户去世,家里只留下猎户70多岁的老母亲健在,有一天傍晚,一只像狼不是狼,前腿短后腿长的动物爬到猎户家,扬言要找老太太报仇。
老太太心里害怕对那只长相奇怪的动物说:“我跟你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找我?”
那动物却龇牙咧嘴的对老太太说:“我是狈,因为前腿短,平时走路要靠狼帮助。可是你家猎户生前把狼给打死了,害得我走路不方便,所以要找你报仇”
说完就朝老太太身上扑去,要一口咬死老太太,恰好此时门外一位猎户路过询问,狈很害怕,忙对老太太说:“别说我是狈,否则立刻咬死你!”
老太太只好对猎人撒了一个谎,猎人却说:“我看屋里这只动物的影子外形怎么那么像狼呢?”
狈一听,更害怕了,两条后腿站不住了,吓得直发抖。老太太连忙对狈说:“你都快要站不住了,干脆把前腿绑在房间主梁上,方便站立,以免引起猎户的怀疑”
狈一听,觉得有理,忙让老太太把它两条前腿绑房间的主梁上。老太太把狈绑结实以后,朝猎户大声喊:“救命啊!这里有一只狈要吃人啊!”
狈大吃一惊知道上当了,但也已经为时已晚了!
我们从这个民间故事也能进一步猜测出“狈”其实就是一种残疾的狼,至少它的外形是狼很像的。
民间其实有几种关于“狈”的来历,还是比较靠谱的:
1、狈,是一种杂交动物,是狼和其他犬科动物杂交而成的。有点类似骡子、狮虎兽、灰白熊这种动物,因为属于交杂产物,所以外形上似狼非狼。
2、狈,是一种发育畸形的狼。生物基因这种东西很奇妙,大千世界动物之间繁衍生息,假设两只狼基因有缺陷,交配后生下来的狼崽肯定会畸形不健全。所以狈没有前肢,只有后肢,不能行走,只能爬行或者依靠另一只狼驮着走,是否因为当初生下来时四肢发育畸形导致的呢。
3、人们把两只交配中的狼当做了狈。其实我们仔细看网上一些关于狈的图片,会发现它爬在另一只狼后背上的姿势,跟犬科动物交配时的姿势是一样的。
我们都知道哺乳类动物,特别是猫科和犬科动物,雄性动物的生殖器上都有“倒刺”。假设两只狼正处于交配过程中,突然被路过的行人打扰,处于震惊和害怕的情况下,因为“倒刺”的原因,两只狼无法顺利分开逃跑,于是行人就把这两只“连在一起”的狼误会成了“狼狈”。
结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个人比较赞同的一个观点就是:狈是一种残疾的“头狼”。所以它能在整个狼群中起到一个“军师”的作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发展到如今我们看到的简义汉字,也有着上千年的演变文化了。
古代的人说话做事都特别讲究文雅,古代动物们都有着一些雅称,比如人们把猫称为“衔蝉”、把狗称为“地厌”、把小熊猫称为“九节狼”。那么,狈是否也是一种雅称呢?
不管怎样,狈这种动物始终是残缺不幸的,大自然弱肉强食,生物法则残酷无比,狈要依附着狼来生存,也是不容易,所以现在几乎看不到这种动物,或许也是因为无法适应大自然的法则灭绝了。
人们都说狈奸诈无比,可谁又知道狈的辛酸与无奈。生活是同样的道理,每个狼狈为奸讨生活的人都有不能言说的过去和缺陷,狈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