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念经(虚竹后半生是怎样的)

1. 小和尚念经,虚竹后半生是怎样的?

虚竹的后半生十分悲凉,灵鹫宫的消失,与梦姑的离开有直接原因,丁春秋再次归来,彻底刺激了虚竹,扫地僧的一念之仁,也为江湖引来了滔天劫难。

一、梦姑的野心

梦姑和梦郎,只是虚竹夫妻私下间的称呼,梦姑还有一个名字,叫“李清露”,她是李秋水的孙女,当然,她另外一个身份,众人都十分明白,那就是西夏的公主。虽然,她嫁给了虚竹,但是,这个身份无论如何也抛却不了,西夏一品堂背后的真正掌控人就是李清露。

当年,李秋水纵然武功出众,站在江湖巅峰,却依旧不是天山童姥的对手,她破坏天山童姥恢复真身,导致天山童姥永远保持少年身形,最终,无崖子和天山童姥分手,她取而代之,与无崖子成为夫妻,这一笔恨,天山童姥一直记在心里,一直不停地追杀李秋水。

无奈之下,李秋水凭借自己保养如少女一样的面容,以及自身的媚功,嫁入了西夏王宫,成为王妃,寻求庇护。她本以为,躲在西夏王宫,便算是安全,奈何,天山童姥无惧,还是闯入西夏王宫,划破了李秋水的脸颊。

这让李秋水十分惊惧,无比害怕,于是,组建了西夏一品堂,网罗江湖人士,看似是为了西夏效力,实则是成为自己的一股江湖势力,关键时刻,可以对抗天山童姥,随着李清露的长大,李秋水便让李清露慢慢掌握了西夏一品堂。

天山童姥曾屡次追杀李秋水,都是被西夏一品堂所阻扰,再加上李秋水出类拔萃的武功,总是关键时刻溜走。后来,天山童姥和虚竹一起躲在西夏王宫之内,天山童姥将梦姑李清露偷来,送到了虚竹身边,其中大有深意,正是看中了李清露是西夏一品堂背后真正的主人。

她就是想用这种方法,为自己出一口恶气。

梦姑李清露心机深沉,等清醒之后,已经利用西夏一品堂了解真相,大致推测出虚竹的身份,所谓招亲,便是为了等待虚竹自己上钩,毕竟,段誉和虚竹是兄弟。作为西夏的公主,西夏一品堂背后的真正主人,十分明白江湖力量的重要,而灵鹫宫本身实力庞大,下面还管着数千江湖人士,其中不乏高手。

的确,虚竹很厉害,在西夏的冰窖之中,与梦姑相处时,一次达到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以上。而且,虚竹得到了无崖子的内力,拥有着用不完的力气,每次相聚的晚上,可以连续行动几次,让人惊为天人。

虚竹被选中成为驸马后,梦姑李清露便已经思索该如何掌握和利用灵鹫宫这一庞大江湖势力。于是,在救乔峰回来的路上,她便开始着手削减虚竹在灵鹫宫的势力,她深知,虚竹对灵鹫宫的力量没有任何兴趣,主要是通过身边的人去管理,只要削减了虚竹身边之人,自己就可以慢慢将虚竹架空。

她并没有和虚竹事先商量,便找了个借口,寻了机会,将梅兰竹菊四剑送给段誉,为了掩人耳目,她并不只是送走了四剑,而且,也做主将自己的贴身侍女晓蕾送走了。其实,此举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晓蕾进入段誉的后宫,可以了解大理国的局势。

的确,后宫争斗,段誉不堪其扰,烦不胜烦。

乔峰自尽之后,段誉回了大理国,而虚竹则与梦姑李清露一起,回了灵鹫宫之中,虚竹对灵鹫宫宫主的位置没有任何的兴趣,依靠下面之人去掌控,自身则沉浸在武学和书籍当中,灵鹫宫藏书丰富,还有各种武学。

双手不管事,给了梦姑李清露机会,毕竟,她是虚竹的妻子,也就是灵鹫宫的主母,她之所言所行所令,下面之人都要听从,渐渐地,梦姑李清露掌控了灵鹫宫的大部分力量,而这些力量受制灵鹫宫,受制梦姑李清露,每每都要配合西夏一品堂的动作。

数年过去,灵鹫宫所属的江湖力量损失严重。

虚竹本就是一个通透之人,如一块璞玉,只是没有江湖经验和见识,看上去呆呆的,可是,他得到了无崖子、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的内力,又被天山童姥指点,又与各种高手交战,甚至和乔峰一起改了降龙二十八掌,智慧早已得到启迪,不再是当初的那个懵懂之人。

灵鹫宫的变化,他也逐渐觉察出来,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便暗中阻止了梦姑李清露。虽然,虚竹不管事,但是,他武功高强,乃是灵鹫宫的真正主人,他阻止梦姑李清露,实在是轻而易举。

这一举动,让梦姑李清露十分生气,从而有了后来一些列动作,几乎造成江湖浩劫。

二、慕容复又失忆了

被虚竹阻止后的李清露,与虚竹心平气和地谈了谈,告知虚竹自己之目的,她身为西夏公主,必须要掌握一部分江湖力量,毕竟,他们不像中原武林那样,拥有着庞大的江湖力量,并且,丐帮和少林这些会主动出力。

但是,虚竹拒绝了梦姑李清露,在他眼里,这一切的争斗,都应该平息和停止,不能让那些江湖人枉送了性命。

其实,梦姑李清露早已料到这个答案,但是,她并不想放弃,毕竟,灵鹫宫所掌握的力量是现成的,根本不需要她再耗费时间和功夫,而且,即便是她再去做,想要完全掌握这样庞大的一股力量,需要耗费无数的时间和精力。

被虚竹拒绝后,梦姑李清露便离开了灵鹫宫,她准备去寻求新的盟友,最终,她将目光瞄上了呆在少林派中的慕容博和丁春秋,丁春秋虽然失去了武功,但是,丁春秋为了提升自己的武功,精研各种毒,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整个江湖,无出其右者。

而慕容博的慕容世家,拥有着庞大的力量,慕容博假死的那些年,并没有闲着,而是暗中积累财富和发展势力,而且,慕容博本身就是一个高手,如果获得慕容博的支持,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于是,梦姑李清露潜入了少林派,找到了慕容博,直接告知慕容博,他唯一的子嗣慕容复已经疯了,慕容世家彻底沦为江湖笑柄。

本来,慕容博最终愿意归隐少林派,一是为了疗伤,彻底治愈多年来修炼七十二绝技留下的伤势,二是为了躲避乔峰和萧远山父子,他也没有把握面对如此强劲的两个敌人。况且,他还有一个十分优秀的儿子。

以慕容复的年纪,江湖之上,除却乔峰外,靠自己努力修炼的成就,便是慕容复了。即便是归隐,他也十分欣慰。但是,当他知道慕容复疯了,慕容博便控制不住自己。

李清露又找到丁春秋,丁春秋一直觊觎李秋水,他与王夫人、王语嫣有感情,对李清露可是没有任何的感情,最终,两个人达成了条件,李清露以自身为代价,换取丁春秋的支持。

想要走出少林派,其实并不容易,梦姑李清露将“悲酥清风”的秘方交给了丁春秋,丁春秋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进行了再次重组和改良,梦姑将新的悲酥清风给了慕容博,趁着扫地僧和萧远山没有防备,慕容博暗算了扫地僧和萧远山。但是,慕容博为了避免被少林派追,所以,只是废除了两个人的武功,没有痛下杀手。

慕容博走出少林派之后,与梦姑李清露达成合作,他返回江南,寻找到慕容复,为了给慕容复治病,他将慕容复和阿碧带着,一起去找有江湖第一神医之称的薛神医。阿碧是薛慕华的师侄女,他以阿碧为要挟,逼迫薛慕华为慕容复治病。

的确,薛慕华不愧是江湖第一神医,虽然耗费时间略长,可是,他依旧将慕容复给治好了,恢复了神志的慕容复,还记得过去一段时间,阿碧对他的照顾,决定与阿碧成婚,但是,慕容博并不同意这门婚事,在他眼里,阿碧永远都是一个婢女,根本配不上慕容复。

他想要慕容复娶李清露,虽然李清露已经嫁过虚竹了,但是,两个人已经反目,而梦姑李清露是西夏的公主,如果他们两个人能在一起,不仅仅是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而且是完全绑定在了一起。

但是,慕容复拒绝了,慕容博当着慕容复的面,斩了阿碧,薛慕华想要阻拦,也被慕容博顺手斩杀。慕容复亲眼看着这一切,彻底崩溃。

慕容复本来就是一个翩翩公子,本性不坏,有着自己的追求,但是,后来因为恢复大燕的执念,让他越陷越深,路越走越歪,最终,做了许多坏事,一段疯魔的经历,又重新恢复神智,让他的心境有所改变。

可是,慕容博这样一刺激,导致慕容复差点又疯了。

这一次,慕容复没有疯,反而是失忆了,关于慕容博,关于王语嫣,关于段誉等等,他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行走江湖的一段记忆。

正因为如此,反而造就出一个绝世高手。

三、江湖浩劫

慕容复离开了慕容博,慕容博并没有寻找慕容复,在他看来,慕容复虽然失忆,但是,神智十分清醒,不至于有任何危险。慕容博却不知道,慕容复甚至将自己的武功都忘记了。

慕容博和梦姑李清露两强结合,在江湖上掀起无边风云。扫地僧和萧远山被废除武功,乔峰自尽,整个江湖之上,虚竹呆在灵鹫宫,已经没有人是慕容博的对手。

顺者生,这就是他们采取的办法,非常激进,开始大肆网罗江湖中人,并且,梦姑李清露让晓蕾在段誉的后宫中搅动事情,挑起宫斗,使得段誉无法脱身,困在皇宫之中,整个江湖,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们两个。

慕容复失忆了,弄不清楚自己的身世,只知道自己是“皇上”,不过,他只是失去了江湖、武学和身世的记忆,其他的记忆还在,深深明白,这个名字肯定会被人所不容,于是,改名“黄裳”,现在的他,就是一个文弱书生,于是,与所有的书生一样,开始了赶考之路,最终进士及第。

慕容博与梦姑合作,也是在利用梦姑,知道了李秋水和无崖子的往事,他寻到了无量山,找到了那一处山洞,拿到了李秋水留下的“北冥神功”,从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肆无忌惮地吞噬别人的内功,提升自己的实力。

整个江湖,迎来了一场风波。

已经没有人是慕容博的对手,少林派遣高手,前往大理国和灵鹫宫,寻找段誉与虚竹,在他们看来,或许只有这两位,也许才能阻止慕容博了。

然而,他们都想错了,慕容博毫无顾忌,吞噬内力太多,即便是段誉和虚竹,也不是慕容博的对手,慕容博带人围了少林派,只要将中原武林的泰山北斗拿下,整个中原武林就会崩塌,成为鱼肉,任他宰割。

为了阻止慕容博,少林派玄字辈高手,将所有内力都给了虚竹,再加上段誉的内力,才堪堪与慕容博匹敌,那一战,几乎将少林派门前夷为平地。两个人内力虽然持平,但是,虚竹精通小无相功、天山折梅手和降龙十八掌,最终,取得了胜利。

之所以,不让段誉去对战,实在是段誉不会基础武功,只会六脉神剑,在慕容博这样的高手眼中,破绽太多,很容易出问题,而虚竹早已融会贯通了一切。

经此一事,虚竹想到和梦姑的一切,解散了灵鹫宫,等到丐帮人来,传授了武功之后,便做回了和尚。

慕容复改名黄裳,后来在为皇帝校订书籍的过程中,对其中记载的蛛丝马迹深有触动,他本来就有武功,这像开关一样,触发了他的武功记忆,一下子踏足了高手行列。但是,其他记忆,依旧没有恢复,他在开始另外一种人生。

留下《九阴真经》之后,黄裳不知所踪,后来,《九阴真经》传到江湖,引起了华山论剑,到了王重阳的手里。

虚竹好奇《九阴真经》,找到王重阳斗酒,赢了王重阳,看了一遍《九阴真经》,认为太过于阴柔,便回到了少林派中,在扫藏经阁之余,创下了《九阳神功》,写到了经书的缝隙之中。

不久以后,虚竹破碎虚空而去,和乔峰一起到了武界,肩负起守护中原武林的责任,对抗域外天魔。

青衣客最后有话说

慕容博与萧远山不一样,萧远山本就是善良之人,经过扫地僧点醒,留在少林派反思,我认为是可能的,至于慕容博,他从来都是野心勃勃,满是算计,就凭扫地僧一番话,就会留在少林派,我是不信的。

至于梦姑和虚竹,我觉得他们两个人并不会幸福,从梦姑不提前与虚竹沟通,直接表明,要将梅兰竹菊四剑送给段誉,还将自己的侍女晓蕾一并送之,便说明了梦姑的心机深沉,而且无情。

小和尚念经(虚竹后半生是怎样的)

2. 小和尚念经歇后语?

小和尚念经 —— 有口无心

歪嘴和尚念经 ——说不出一句正经话

秃子不要说和尚—— 胶了帽子一个样

庙里的和尚憧钟——鸣(名)声在外)

烧香赶走和尚——喧宾夺主

走了和尚捉道士—— 有辩子抓了

走了和尚有庙在——尽管放心

向和尚惜梳子——找错了门

五台山的莽和尚——横头横脑

扩展资料: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3.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出过家?

自佛教于汉朝传入我国以来,信佛、好佛、倡佛的皇帝并不少见,但真正出家为僧的皇帝,却是少之又少。不过,少并不代表没有,翻开历史记录,历史上曾经先后有七位皇帝与佛家结缘,其中四位皇帝的确曾出家为僧,两位疑似出家为僧,一位想要出家但以失败告终。

梁武帝萧衍:先后多次入寺出家,朝廷花费巨资将其赎回

出身于兰陵萧氏的萧衍,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的他,晚年时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沉溺于佛教,郭祖深形容道,“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而梁武帝不仅崇信佛教,身为皇帝的他更是先后多次跑去出家,导致朝廷不得不付出大量钱财来赎回皇帝。

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63岁的萧衍第一次舍身出家,于同泰寺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通”。《梁书·武帝本纪》对此有载,“三月辛未,舆驾幸同泰寺舍身。甲戌,还宫,赦天下,改元。”

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65岁的萧衍再次来到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身穿僧衣再度舍身出家,并于次日讲解《大般涅槃经》,后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萧衍才于二十七日还俗。此后,萧衍又先后于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和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两次出家为僧,最后均由朝廷出资将其赎回。

然而,萧衍本就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醉心于研究佛法的他自然也就不再关心朝政,结果最终导致引狼入室,于太清二年(548年)爆发“侯景之乱”,不仅使得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破坏,就连萧衍自己也被囚死于建康台城。

隋文帝杨坚:生于尼寺、长于尼寺

隋唐时期佛教得以迅速发展,而作为隋朝开国皇帝的杨坚,与佛教同样渊源极深,他虽然未曾正式出家为僧,但却生于寺庙、长于寺庙。

《隋书·高祖本纪》有载,“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

根据这段记载,西魏大统七年(541年)7月21日,吕氏在冯翊郡般若寺生下杨坚,当欲生时,红光照室,并有紫气满庭,一个自河东而来的尼姑(智仙神尼)对吕氏说,“此儿与其他孩童不一样,不可与常人一样抚养”,于是杨坚便被交给智仙神尼抚养。根据传闻,杨坚一直到十三年后才返回父母身边。

杨坚称帝之后,也曾时常对臣子讲起自己幼年时代的这段经历和佛门生活,甚至还下令史官为抚养自己的尼姑作传,并对自己生活过的尼寺大加修缮。

女皇武则天:唐太宗驾崩后出家为尼,后被李治重新接回宫中

武则天乃是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因“容止美”而被唐太宗收入后宫,封为五品才人,获赐号“武媚”。不过,身处后宫的武则天并不受宠,做了十二年才人的她地位始终没能获得提升,后在李世民病重期间,与太子李治之间萌生情愫。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武则天按照惯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进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不过她与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次年,即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李世民周年忌日时入感业寺进香,再度与武则天相遇,两人不禁互诉离别之情,而这一情形恰好被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向李治进言将武则天纳入宫中,意图联手对抗萧淑妃,李治自然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孝服期满之后,便将武则天再度接入宫中,武则天就此结束了两年的出家生活,重新入宫的武则天很快便击败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开始独宠后宫,并在李治因病无法理政的情况下开始积极参与朝政,并最终于天授元年(690年)称帝。

明太祖朱元璋:年少家贫生活无依,为求生存入寺为僧

明太祖朱元璋于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生于濠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六岁之时,濠州发生旱灾,次年又发生蝗灾和瘟疫,结果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和母亲先后去世,将亲人草草埋葬之后,朱元璋与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便去投奔了黄觉寺的高彬和尚,《明史·太祖本纪》有载,“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作为行童(供寺院役使的小和尚)的朱元璋,即使每天认真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是经常受到老和尚的斥责,不过日子虽然悲苦,但总算能够活得下去。

不久,当地又闹起了饥荒,老百姓自己都难以活命,又有谁去顾得上烧香拜佛、进献香火,寺院生活日渐艰难,眼看难以为继,主持只好打发和尚们四处云游化缘,年仅17岁的朱元璋便就此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一路走一路乞讨,直到在儿时伙伴汤和的邀请下参加义军,这才结束了自己悲苦的青少年时代,就此开启腾飞之路,最终将蒙古统治者重新赶回大漠,建立了大明王朝。

疑似出家者两人:唐宣宗李忱和建文帝朱允炆

与以上四位明确记载曾经出家的皇帝不同,虽然有关于唐宣宗李忱出家的记载,但可信度却很低,朱允炆则是疑似出家,目前仍没有直接证据。

1、唐宣宗李忱。唐玄宗李忱是唐宪宗第十三子,本与皇位无缘,但唐朝中后期混乱的局面,却最终让他登上了帝位。唐宪宗死后其第三子李恒继位,是为唐穆宗。数年后,唐穆宗因服食金丹而死,其长子李湛继位,是为唐敬宗。后因宦官乱政,李湛被杀害之后,他的两个弟弟李涵(唐文宗)、李瀍(唐武宗)先后继位。从辈分来讲,李忱乃是唐武宗的叔叔,根据尉迟偓的《中朝故事》记载,唐宪宗去世时李忱便应该继位,而他却将皇位让给了侄子,因此唐武宗即位后对这个叔叔极为忌惮,于是想要除掉李忱,幸有宦官仇士良示警,这才得以活命,为了保命只得削发为僧,游历于江表地区,直到唐武宗去世后。《宋高僧传》、《北梦琐言》等对此也有记载,不过包括司马光在内的很多史学家,均认为此说不足为信。

2、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作为明朝实际上的第二位皇帝,不仅因“靖难之役”丢掉了皇位,而且还丢掉了自己,他的下落堪称明朝第一大悬案,而不少迹象都表明,建文帝逃出之后,很可能出家做了和尚,例如人们在云南狮子山正续禅寺大雄宝殿门前发现的一副楹联,上书“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又如《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记载说建文帝逃出后曾流落西南,途中做事曰,“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瘴岭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等等。不过,这种说法虽然不是凭空猜测,但目前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建文帝出逃后曾出家为僧。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想要出家而不能

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自亲政第二年,即顺治八年(1651年)认识禅宗高僧别山法师开始,便就此开始热衷于佛教,这点从其和憨璞聪、木陈忞、行森等高僧的谈话中不难看出。

顺治帝因童年丧父,继位后又长期受多尔衮压制,而多尔衮去世之后,年仅十二岁的福临就要承担繁重的朝政,再加上他与两任皇后之间毫无感情,导致福临的感情寄托基本全部在董鄂妃身上,这导致董鄂妃去世之后,福临就此失去精神寄托,因而产生出家为僧之念并不难理解。不过,目前关于顺治帝出家的证据,仅仅只有吴伟业的《清凉山赞佛诗》和《翁同龢日记》等文献记载,可信度尚存疑。

相较于出家之说,顺治帝因病去世之说其实更为可信。顺治病危之际,曾奉命起草“遗诏”的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在《自撰年谱》中,详细记载了其被召入养心殿、聆听完顺治帝旨意后起草诏书、三次进呈三蒙钦定的全过程,其中便有“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的语句。而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的《汤若望传》也有“顺治对于痘症有一种极大的恐惧……而竟使他真正传染上了这种病症……顺治病倒三日之后,于一六六一年二月五日到六日之夜间崩驾”的记载,这些均与《清史稿》中顺治帝因病去世的记载相吻合,而病因极有可能就是天花。

此外,顺治帝去世之后,在考虑继位者时,正是汤若望以玄烨已经出过天花的理由,说服了孝庄太后。因此,顺治帝因患天花而英年早逝的可能性极大,其或许的确曾有出家之念,但却被孝庄太后请来玉林通琇禅师所阻,并未能成功出家。

4. 你知道什么故事吗?

关于佛祖以及下面的诸大菩萨乃至罗汉的故事流传甚多,大家想必也都耳熟能详了,尤其是经常去那些佛教圣地旅游的朋友,当地每个导游都能讲上几个甚至十几个相关的传说故事。

不过今天红尘君只是来分享一个民间的“飞贼三兄弟”的故事,他们本来很相似,但就是因为一念之差,导致了结局天差地别。

飞贼三兄弟

话说从前江湖上有三个飞贼,他们都是一身的好武艺,而且结拜为兄弟,互相配合的非常娴熟,因此作案无数,但是官府却始终拿他们没有办法。

这派人多了动静太大,他们得到信儿就先跑了,派的人少了又不是他们的对手,因此人人惧怕,这三兄弟也就越发猖狂。

这一天三兄弟又干了一票生意,劫了一个车队后满载而归,然后买酒卖肉准备庆祝一下。

这时候他们正好看到路边有个小庙,里面只有一个老和尚主持,他们就让老和尚赶快滚远点,这庙暂时归他们了。

一念之差

没想到这老和尚似乎聋了一样,只是闭目打坐,面对这方圆百里无人不怕的大盗三兄弟竟然毫无反应,不理不睬,老三勃然大怒,就准备一刀砍翻他,却被老二拦住了。

“三弟,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和尚罢了,咱们都是好汉,杀了他也不光彩,我说大师,我们三兄弟借你这寺庙一用,吃饱喝足了就走,大师要是不介意的话也吃点喝点?”

老三狂笑道:“还是二哥聪明,老和尚,我们今天可是带了十斤牛肉,还有猪肘子,你每天持斋估计嘴里都淡出鸟来了吧,今天可算打牙祭了,哈哈哈。”

那老和尚突然睁开了眼睛,怜悯的看了三人一眼后徐徐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说完这十六个字之后,他当即起身飘然而去。

反应不同

面对老和尚的一句话,三兄弟的反应可谓是大相径庭。

老三根本不以为意,骂骂咧咧道:“蠢和尚,老爷们请你吃酒都不要,活该是个受苦的命,你不吃,老爷们自己快活。”

老二则说道:“三弟,休如此说,这老和尚倒也是一番善心,想要点化我等,不过毕竟不是一个路数的,你也积点口德吧。”

而反应最大的则是老大,他听了老和尚的话之后如五雷轰顶一般,呆立了半响后,突然发一声喊,直接沿着老和尚下山的方向狂奔而去,一边跑还一边喝,“大师,等等我。”

老二老三都愣住了,老三摸了摸后脑勺道:“大哥这是怎么啦,失心疯了不成?”

结局迥异

就在他们发呆的时候,突然就见周围一声呐喊,出来无数官兵,原来正好有一批巡逻队伍路过这里,有人认出了这飞贼三兄弟,这才紧急包围过来。

由于事发突然,纯属偶遇,因此这老二老三也没法提前准备,这庙宇又是一条死路,两人无奈,只能拔刀杀出,准备夺一条血路出来。

但是这次官兵人数太多,由于这飞贼三兄弟每个人都有千两纹银的悬赏,因此重金之下,官兵们也都很拼命,这两兄弟虽然武艺高强,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渐渐就落了下乘,身上也开始中刀受伤,危在旦夕。

这时候老二突然想起了刚才老和尚临走的那一句话,心中突然悟了,这时候他腿上被重重砍了一刀,从膝盖那里直接断了,他扑地摔了个狗啃泥,但是却不在挣扎,反而双手合十,长叹道:“我罪孽深重,该当死在这里,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然后闭目等死。

说来也怪,他刚念完这一句,众官兵眼里好像就看不到他了,而是全力围攻仅存的老三,老三看到老二明明就坐在那里,官兵们却不理会,是又惊又怒,破口大骂,但此时没了老二,他的压力陡增一倍,不出片刻就被乱刃分尸。

然后官兵们带着老三的首级和缴获的贼赃,得意洋洋的回去领赏了,依然对坐在地上的老二视而不见。

红尘君说

这飞贼三兄弟其实都犯下了极大的罪孽,但是老大听到老和尚一句点拨,如拨云见雾一般顿悟,所以直接脱离了险境,可谓“一念而生清净心”;而老二半信半疑,幸亏临死前也算悟了,所以虽然残疾,也保的一条性命。

至于老三,始终是执迷不悟,因此下场最惨,被乱刃分尸不说,来世依然带着这份罪业。

因此我辈中人,还是要心生善念的好,须知举头三尺有神明,你看不见,并不代表不存在,有时候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罢了。

5. 儿歌小和尚原唱到底是谁?

小小和尚

《小小和尚》是江辉作词,朱海威作曲,优秀少年团演唱的一首歌。

中文名

小小和尚

歌曲时长

4分10秒

歌曲原唱

优秀少年团

填词

江辉

谱曲

朱海威

歌曲歌词

小小和尚,爱偷懒,爱贪玩,哈哈

小小和尚,很捣蛋,很难缠,哈哈

小小和尚,爬东墙,翻西墙,哈哈 愁坏了老方丈

打板起床洗刷,穿海青袈裟 精神有些困乏,念诵声沙哑

木锤无力落下,无规律敲打 似乎还无人觉察,悄悄怒放心花

静坐蒲团,大殿弥漫檀香 早课诵经未完,已有了香客来往

小和尚,正在东张西望 眼观着六路耳听八方跨过了高槛

小小和尚,爱偷懒,爱贪玩,哈哈

小小和尚,很捣蛋,很难缠,哈哈

小小和尚,爬东墙,翻西墙,哈哈 愁坏了老方丈

他讨厌天寒地冻还要为了课业早起床

他讨厌练武太累背诵经文又太难

他讨厌生活枯燥总幻想山下模样 却又从来不敢私自下山

念白(上次方丈带回来的山楂加冰糖真的好甜。

好想要一个能在天上飞的纸鸢。)

早斋入肚刹那,精神又焕发 饭后寺院扫洒,摇一地桃花

放生池抓雨蛙,藏师兄衣袜 冷水为方丈泡茶,热水偷偷浇花

打坐参禅,双手无处安放 诵经装模作样,干活又常常偷懒

小和尚,唯恐天下不乱 走路不寻常旁若无人总冲冲撞撞

(念白)师父说,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危险。

可是,师父老一个人偷偷下山。

师兄说,外面的女人都是老虎。

可是,他们为什么老盯着女施主看啊。

发行信息

制作人:彭钧

笛子:遥祝

木吉他:杨世云

和声:陈柯柯 彭钧

录音师:李进东

混音:杜渡 彭钧

OP:华声时代

6. 虚竹为什么心甘情愿地当一个小和尚?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虚竹破了珍珑棋局后,接受了无崖子百年的功力,又遇到了天山童姥,传了他很高深的逍遥派武功。此时的虚竹,已经是当世之中数一数二的高手了。

虚竹在西夏国的冰窖里和公主相遇,又破了色戒。接受天山童姥的逍遥派的掌门戒指,又破了不能吃荤的戒律。很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虚竹还会心甘情愿的做一个小和尚。要知道,在少林寺做一个小和尚没有任何前途,而且还会有主持,方丈等人的管教,可以说没有任何的优势。反之亦然,做了逍遥派的掌门以后,自己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不敢有人管,而且所有这个门派内的人,都会听他的。以虚竹的武功,想要在江湖上扬名立万,被无数的人所尊重,简直是轻而易举之事。

一个小和尚在少林寺里,最多也就是念念经之类的事,如此枯燥、乏味的生活,为什么在有能力选择更好生活的情况下,还要去做一个小和尚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

第一:修心

红尘世界固然精彩绝伦,但纵观世人,哪一个不是为了名,为了利,在在奔波劳累。明争暗夺、勾心斗角的生活,不是虚竹想要的那般,所以能静下心来专心修佛,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

第二:报恩

虚竹从小就在少林寺中修行,对这里的一切都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而少林寺中的人,就如同自己的亲人一般,所以少林寺对虚竹有养育之恩,虚竹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也说明他真的在少林寺中学到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

做人要怀有感恩之心,不因为自己强大了就忘本了!

7. 标致4008会是年轻人的菜吗?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轼生平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

1036 苏轼降生

1054 娶王弗

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 举家前往京都

1061 仁凤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 任职史馆

1065 妻丧

1066 父丧;服孝(1066.4-2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 娶王闰之

1069 返京;任职史馆

1071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 任密州太守

1076 任徐州太守

1079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 谪居黄州

1084 往常州

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

苏轼的三任妻子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过了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苏东坡的绝命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写诗的时间是他死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后的即兴之作。

苏轼轶闻

1,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苏轼退房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

逸闻趣事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

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高风亮节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豪不避讳的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 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生死一线

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其实神宗皇帝也是糊涂人,派个太监去凭苏轼的才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来呢?

东坡赤壁

苏轼被赦免后,遭贬至黄州。靠朋友资助住在东坡上的一间茅屋里(东坡居士有此而来),这时的苏轼有了大量清闲时间,就到处题赋游玩,大量绝世名词如《临江仙》、《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出来的。苏轼在游黄州赤壁时所写《念奴娇》更成了千古佳句。不过苏轼虽然博学多才,但才地理上却犯了致命错误,三国赤壁在武汉上游,而黄州赤壁在武汉下游,此赤壁非彼赤壁。不过将错就错,苏轼题词的这个赤壁现在就被叫做东坡赤壁。

涵养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对联退敌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三人对必有我师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 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其人之计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联气小妹

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皛饭与毳饭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 “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死了好

到了晚年,苏轼临死时,问环伺在床边的几个儿子问道:“你们说,死了好不好?!”小儿子神秘的抢答道:“一定很好。”苏轼奇道:“你怎么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儿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还不都回来吧。千百年下来没一个人回来,可见死了一定很好!”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85)
像我这样的小可爱(有哪些适合做头像的图片
上一篇 2023年11月29日
中秋快乐短信(中秋节对领导的朴实祝福语)
下一篇 2023年11月29日

相关推荐

  • 元旦节的祝福语(2022元旦祝福语一句话20字)

    7、元旦到元旦到,祝福要记牢,问候不会少。元旦送礼有惊喜,短信带着礼包到。收到者鸿运从此把你罩,幸福从此围你绕,平安健康永远跑不掉!...

    2023年10月31日
  • 趣味对联(关于扑克牌的搞笑对联)

    1.有趣2.因为多音字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同音异义、异音同义等形式的多音字可以通过对联的形式来展现其趣味性。3.以下是一些-风吹草低见牛羊,望眼欲穿月入怀。-一条大河波浪宽,半个女儿思归乡。-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红掌拨清波,...

    2023年11月11日
  • money is not everything(英文缩写)

    Alltheproceduresmustbedoneinthecorrectorder....

    2023年11月13日
  • 墨守成规(批判墨守成规的句子)

    固守己见,墨守成规,看不到如目的有样的发展,不愿意许眼说习新他把内也却任物上,慢慢的,格局越来越小,看她你小题的角度越来越偏,一万个看不上累积起来,最地事西只能种是看不上。...

    2023年11月20日
  • 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是修辞手法吗)

    以小见大不能算是修辞手法,而应该是一种表现手法。所谓“以小见大”,就是选择最能体现大主题的、看似平凡细小的、但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来叙写。...

    2023年11月21日
  • 没什么比书本更吸引我的了(然后男主超级宠女主的小说推荐)

    但是那谢家小侯爷,提枪打马过的桀骜少年,偏立在她墙头傲然:“颠个皇权罢了,记住,天下归你,你——归我!”《笼雀》作者:魇月...

    2023年11月24日
  • 时间的过客(朋友真的可以当过客吗)

    所谓朋友,也就是在一个时段两人交往较多,谈话投机,互帮互助。不似兄弟姐妹,胜似兄弟姐妹。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迎接他的是猎枪。...

    2023年11月30日
  • 2岁宝宝早教(两岁半宝宝早教常识)

    对于两岁的孩子,从医学上来说,这个时间段孩子大脑正在出生后的黄金发育期,身体各器官也在为以后身体健康打基础,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认知事物的能力和记忆能力还是短暂的,如果这个阶段培养孩子,多数是从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天生条件反射方面下手。作为家长这个...

    2023年12月02日
  • 儿童益智(竟然被老师要求去测智商)

    我正在做调查,准备研究此现象,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准确的词来形容此现象,是不是需要一个新词?...

    2023年12月03日
  • 医患关系(医患之间权利关系的正确观点是)

    医生拥有专业角度治疗病人的权利,患者不能随意评价或者干涉,医生也拥有被患者及家属职业尊重的权利;患者有对自己的治疗方案知情的权利,也有对自己的治疗方案进行咨询的权利,家属有对患者出现病情突然恶化产生质疑的权利,但必须合理合法的进行维权,比如申...

    2023年12月03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