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举制度(我国清朝时代科举等级是怎样的)

1. 清朝科举制度,我国清朝时代科举等级是怎样的?

清的科举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是参加正式科举考试前的预考,由县里考试,中第者为生员,又叫秀才或庠生.这是大概,成绩最好的是廪生,其次是增生,新入学的称为附生.乡试由省里考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又称秋闱,中第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是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又称礼闱和春闱.中第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考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又有国家特考,第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肄业的称为岁贡。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称为恩贡。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保送中央参加朝政合格的称为拔贡。乡试取入副榜直接送经国子监的称为副贡。

清朝科举制度(我国清朝时代科举等级是怎样的)

2. 明清的科举分哪四部分?

清代科举制度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1、童试 也叫“童生试”,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级考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2、乡试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级考试,生员参加。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3、会试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4、殿试 也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级考试,贡士参加,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因此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有淘汰的情况。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3. 科举考试各阶段别称?

童生,举人,进士。

童生试

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4. 古代进京赶考每年有多少人?

在古代进京参加会试的人数是不一定的,如果是朝代初立,参加的人数会少一些,大概在万人以下,随着科举考试的不断进行,特别是每三年就有一次乡试,会诞生至少两千多能够参加会试的举人,到了朝代的中晚期,就会有近两万人参加。在清朝光绪年间的一次会试,录取不足三百人,参加考试的有一万九千多人。

5. 中国科举考试分为哪三个环节?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分四个阶段:院试、乡试、省试、殿试;

一、院试也称“小考”、“小试”,包括由知县主持的县试、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合格者成为秀才;

二、是乡试,又称乡闱,即省级考试。在各省省城举行,每三年举行一次,合格者叫举人,就资格做官;

三、是会试,即部级考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合格者叫进士;

四、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试策问,当场交卷,参加者均称为“进士”。

6. 中国的应试教育和清朝以前的科举考试有何区别?

中国现如今的应试教育大致分为两种:高考等升级考试和公务员考试。而古代的科举考试也分为两个阶段:宋朝以前的科举考试和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下面我针对这四种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

(一)高考等升级考试与科举考试的异同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说高考就是鲤鱼跃龙门,考上的就相当于人生成功了一半,高考的第一名也跟科举一样被称为状元。这两个都是选拔人才的方式,但现在的高考等升级考试与宋朝极其以前的相似程度更大一点。因为宋朝极其以前的科举考试还是比较开放的,考试内容较为全面,大致分为诗赋、策论等内容。但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就已经被限制了思想和格式,变成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考试。相反,现如今的高考等升级考试考核内容更加全面,较隋唐宋朝的科举更加完善。

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古人云:学而优则仕。古代读书人饱读圣贤书就是为了将来都献给朝廷。也就是说不论哪个时代的科举考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朝廷选拔官员,它是一种狭义上的选拔人才制度,即选官制度;而现代的高考等升级考试是广西上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它通过社会上对于不同行业的人才的需要来开设课程,就是为了给各行各业都提供大量人才,而不是单单为国家选拔官员。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二)公务员考试和科举考试的异同点

上面说了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考试,而现如今的公务员考试也是为国家选拔官员和为事业单位等国家的部门选拔工作人员。在这个方面科举考试和公务员考试是相同的,但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在于考核的内容。

科举考试大致有诗赋,时务策,策论等;而公务员考试分为行测和申论,它是根据心理学指定的从多个方面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行测中就会考察你各个方面的知识量,有数学、历史、政治、经济、统计、逻辑判断等等,考察十分全面;而科举考试的诗赋等只单单考察了文学方面的能力。再来看看策论和申论,科举的策论就是针对当时国家政事上的一个问题,让考生各抒己见,洋洋洒洒写一篇自己的看法,比较空泛题材太过于抽象且笼统。相反公务员中的申论是从政策执行的细枝末节着手,让考生从细微中激发自己的政治素养,能落到实处。这就是科举考试与公务员考试最基本的不同。

以上就是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和科举考试的异同点。总的来说,所有的考试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为国家选拔大量的人才,但是由于其所处时代不同,内容不同就会导致其结果不同。但是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不能片面的去评论它们。

7. 科举制真的不能选拔人才吗?

科举制度的废除最早是孙中山和康有为的主张,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延至由咸丰五年(1855)由殿试一甲第三名,点了探花的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刘坤一在联合上变法之疏中再次提出,上疏的主要内容就是设学校,停‬科‬举‬,‬奖‬游‬学‬三‬项‬建议,‬清‬廷‬迫‬于‬压力不‬得‬不釆‬纳‬,‬逐步实行。‬所以问题的‬时间范围应该局‬限于这个时‬段‬,‬而‬不‬能‬扩‬展‬到‬“清‬朝‬为什么会‬废‬除‬科举制‬”。‬換‬言‬之‬,‬可以说‬科‬举‬制度几‬乎存在于整个清‬代‬。‬

‬足以改变清朝命运的普通两封信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中,即1885~1894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余下光阴中最好的时期。国际国内形势比较平稳缓和,清政府难得的取得了一些“外战内行”的好战例,如冯子才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也屡创法军;同时挫败了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的动乱。中日力量的对比中,清朝并不处于下风。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知识分子中间有不少人幻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鸿章能够利用他在朝廷的高位,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施行新政。

1894年1月底,孙中山先生回到老家翠亨村闭门谢客,历时十多天写出洋洋万言、思想精髓的长文《上李傅相书》。内容主要包括“富国四策”,其中就有兴办学堂、废弃科举考试的主张。这篇文章人托人交到李鸿章手里,史载:“书上后,鸿章虽甚赞许”,由于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日理万机的李中堂无瑕顾及这些缓不济急的事情,仅仅答复说“打完仗了,以后再见吧”!

客观的说,这个时候在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中,改良处于主导地位,李鸿章如此草率的决定,使孙中山先生在思想中展开革命和改良的斗争,及至北平一行,耳闻目睹清政府下的社会,对比海外工业革命发展的迅速,深感传统理学是“仅言孔子修己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的切肤之痛,不过孙中山先生的应对策略是釆取激进的革命斗争方式。

与此同年底,年已36岁的康有为和小一点的梁启超赴北平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在胡同旅店等候发榜的举子们得到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协议的消息后,个个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尤其是台湾籍举子痛哭流涕,泣血书以明志。

宣武门鞑子(现名为达智)桥胡同的一间祠堂里,几百个举人聚会此处,用南腔北调的口音激烈的讨论着什么事情,一个中年男子分开众人,手握管毫,及锋而试,长毫犹如草龙飞舞,惊蛇急窜,一手漂亮北碑风格的行书在宣纸出现:“上今上皇帝书”,然后强提一口真气继续写下去:“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废除科举考试,变通新法……”他们的主张和孙中山先生信中内容极其相似,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取消科‬举考试,罢‬四‬书‬文‬,‬改‬试‬策‬论‬,‬‬兴‬办‬学‬堂‬,‬立京‬师‬大‬学‬堂‬,改‬省‬书‬院‬为‬学‬校‬,‬‬奖励游‬学‬等‬。‬”

康祖诒就是康有为,他代表十八省(全国只有十八行省)举人画押上书都察院。

孙中山先生和康有为的上书,如果清政府真的通盘接受,中国历史将会掀开崭新的一页,可惜清政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残酷镇压了这场变法维新运动,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

(刘春霖)

科举考试仍在继续,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状元一一刘春霖。

史载他是在殿试中被慈禧太后钦点为状元的,笃信佛教的慈禧认为他的名字吉祥。当时的第一名是湖南的谭延闿,读卷大臣害怕慈禧因谭姓而联想到被处死的谭嗣同,就把广东的朱汝珍拟为殿试第一名,不料仍然犯了慈禧的大忌,一张马脸犹如瞬间拉长的扯面,多疑的慈禧联想到了大明朱家、“珍”字可能又想起不久前的珍妃,“广东籍”己成为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标志。而位于第五位刘春霖的名字引起慈禧的好感,“春霖”意为“春风化雨,普降甘霖”的意思,他的籍贯地为河间府肃宁(今沧州肃宁县),而“肃宁”又有“肃靖安宁”之意,牵强附会的各方面似乎都很理想,慈禧太后用狼毫笔写了六个朱笔字:“第一甲第一名”。

而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考中进士时的排名才仅仅是“名列三甲”,三甲就是“赐同进士出身”,这个“同”太有讲究了,作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的老职工在1992年前的工龄被社保局“视同缴费年限“是一个道理,心里面总还是有点失落,三甲就是第三名,肯定没有“一甲”硬实,而且三甲是进不了翰林的,曾国藩的这种失落心理,伴随他终生。

‬八国联军的枪炮声惊醒了慈禧的梦

戊戌变法和庚子事变之后,慈禧太后逐渐认识到尽‬快‬变‬法‬对于清‬帝‬国‬的‬意义,‬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日‬(‬19‬01.‬1.29)‬,‬西太后在‬西安发‬出‬了第一道‬“变‬法‬”“革‬新”的上‬喻‬:‬“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欲‬求‬振‬作‬,‬当‬议‬更‬张‬。‬”(‬《‬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第‬915‬页‬)‬

张之洞和刘坤一立即在南方响应慈禧的号召,于五、六月间连发三个奏折要求变法,并且祥细叙述了变法的步骤和具体做法。如“育才兴学”、开办“文武学堂”、并且废‬黜‬八‬股‬考试制‬度‬和‬武‬科‬考试,‬并‬奖励到‬外‬国‬留‬学‬……”慈‬禧立即朱‬批‬“按照所‬陈‬,‬随‬时设‬法‬,‬择‬要‬举办。‬”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建立一项政策法令很容易,废止沿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是没法紧急刹住的,强大的因循守旧惯性仍然成全了最后科举考试的受益者刘春霖。

(张之洞)

‬科举制度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

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始于隋朝完善于唐代,这时的科举考试分为三大类:常举、制举和武举。常举是科举考试最主要的形式,也叫常科。秀才和进士由此而产生。限于篇幅,不再祥述唐代具体科举考试内容。

唐代因为科举考试也发现了大批人才,不过数量有限,唐太宗时期也仅有二百多名进士。

“初唐四杰”的楊炯上元三年(676)二十六岁时科举及第,当了校书郎,在长安国家图书馆工作,算是混得不错的了。

稍后的陈子昂因为科举考试和仕途坎坷,一个人跑到当年的幽州黄金台上涕泪交加:“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之后,胸洞大开,使完了“司刀令牌”的手腕才顺利通过科考当上朝廷小吏。

楊炯和陈子昂应该是凭实力和个人奋斗走上了仕途。

而王维、韩愈、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杜牧等人,他们的名头当然大,也有真才实学,不过,上面如果没有人为你说话,拉你一把,你也末必金榜题名!如王维就受到玉真公主(玄宗妹)的提携,诗界大佬顾況也极力点赞过白居易。

而大诗人杜甫和李白都没有中举,无法借诗名进入中枢的视线,只有“仰天大笑出门去”!

这不能不说是科举制度的弊端之一。

另一个弊端就是“八股文”,它是明清两代读书人为求得仕途而作的一种特殊的科举文体。它还有另外的称呼: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和四书文、八比文等。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析八股文,一句话可以概括,它就是一种格式化的文体。

考生只能在格式范围内规定的朱熹所注的四书中摘取。考生的唯一办法就是按朱熹的注解来“代圣人立言”,不允许你有什么所谓的“原创”思想见解。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

八股文的基本格式是这样子的:

一,题目一一破题一一承题一一起讲

二,领题一一八股(起股一一中股一一后股一一束股)

三,大结

我的理解就是,八股文的格式并非无一是处,我们现在有许多文章,写作方法也是如此这般,关键的问题是八股文的题目基本取材于“四‬书‬”,‬它‬有‬大‬、‬小‬题‬目‬之‬分‬,‬小‬题‬目‬仅‬为‬一句话,‬如‬:‬“女‬与‬回‬也‬孰‬贤‬”,‬它‬包括了《‬论‬语‬》‬和‬《‬孟子》‬的‬两‬句‬话‬。‬大‬题‬目‬甚‬至‬包括三‬个‬问题,‬如‬“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尔‬何如一节‬”,‬“子‬曰‬学‬而‬全‬章‬”。‬

科举考试是可以选拔人才的,以清朝为例,著名的有毕沅,曾国藩,翁同龢,张之洞,梁鼎芬,朱孝臧,沈增植,陈曾寿三兄弟,李鸿章,冯煦,胡嗣瑗,陈夔龙,郑孝胥,陈宝琛等等,他们或者是国学大师,或者是方面大员,或者是顽固的滿清遗老甚至是伪滿洲国大臣,除了极少数人,都没有一个真正的实业家,治世能臣,因为熟知四书五经的大师是不可能制造出铁路舰艇的。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20)
树根(树放了树根怎样快速处理)
上一篇 2023年11月10日
中秋快乐短信(中秋节对领导的朴实祝福语)
下一篇 2023年11月10日

相关推荐

  • 美轮美奂的意思(不可方物)

    “不可方物”是用来赞美人或事物的,多用来描绘人物(尤其是女性)的美丽,也可以用来赞美景物或别的事物,与“美丽绝伦”“美轮美奂”“倾国倾城”等词语义近。...

    2023年11月01日
  • 赞美老师的话真实点(赞美老师有爱心的句子有哪些)

    2.Whenyouaregoodtostudents,youarebesttoyourself,IbeliveIcando!(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我想我能做到)...

    2023年11月08日
  • 瑞士和喀麦隆足球哪个厉害(世界杯赛事如何排列)

    卡塔尔世界杯的16强是由小组赛每组的前两名晋级出来的。小组赛的前两名确定以后,他们在16强的比赛队伍也就已经确定,具体的分组情况是:...

    2023年11月10日
  • 过年手抄报(表示有年味的手抄报)

    描述过年的话语应该都是比较吉利美好的祝福语,所以可以多用一些象征美好寓意的成语和歇后语,也可以挑选一些好的名人名言,最好可以写一些家乡的关于过年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和家乡的美食,尤其是美食更能让读者切身体会到身边的年味。...

    2023年11月14日
  • 开火车(开火车吗是什么意思)

    开火车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为火车司机开动火车。而在网络中,开火车是是一个网络流行词,表示两人或多人讨论不健康话题时,发言者的行为被称为开火车。...

    2023年11月14日
  • 树魂(妄想山海可以不用宠物自己飞吗)

    妄想山海自己本身就会飞,不用宠物自己也可以飞。妄想山海就属于飞鸟系列,自己是可以飞的,它和宠物鸟属于一个系列。...

    2023年11月19日
  • 生活的滋味(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排解压力)

    当我们的情绪很压抑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用什么方法来解脱呢?因为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的压力,有时候我们无法完成的事情,我们觉得迫于无奈。当我们生活当中出现压力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认为平衡的心态...

    2023年11月21日
  • 环保局工作总结(环境监察大队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

    环境监察大队的工作职能:1、依法对辖区内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情况实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参与处理。2、贯彻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3、依据主管环境保护部门的委托,依法对辖区内单位或个人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2023年11月22日
  • 企业宣传片解说词(如何评价哔哩哔哩拍摄的烧烤纪录片人生一串)

    这是所有国产美食纪录片里最清奇的一部,血脉贲张、也让人心底微微一颤,黑暗中带着点野性,野性中带着点俏皮,它才应该被称为中国版的《深夜食堂》。...

    2023年11月27日
  • 想起老妈妈曲谱(孝敬的歌曲有哪些)

    燕子十岁那年,只有她和母亲的家里,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个男人,一个眼角有条像蚯蚓一样难看刀疤的男人,那个男人是别村的一个杀猪的屠夫,人长得很壮实,脸上的络腮胡子特别的浓密。燕子只看了他一眼,就觉得这个人实在是太丑了,燕子母亲让燕子管来人叫“爸”,...

    2023年11月30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