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终南山(终南山以声入景的一句)

1. 王维 终南山,终南山以声入景的一句?

长风驱松柏, 声拂万壑清。

王维 终南山(终南山以声入景的一句)

2. 王维的古诗有哪些?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箸名诗人。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信仰佛教,其诗多有惮意。王维被尊"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等相提并论。今存诗有400多首,其中被人熟知和喜爱的有《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相思》等等。

现节选几首与诗友共享: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幼聪慧,多才艺。初学老庄信道,后又笃信佛教。在诗赋、绘画、音乐等方面无所不精,创造出一大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烩炙人口、让人过目难忘的作品。在诗坛独树一帜。他的作品特点主要有:(一)意境清新、自然脱俗,有空灵之气。(二)章法严谨、飘逸流畅,有浑然天成之妙。(三)笔法细腻,善用比兴,多为情景交融之佳品。另外还有许多深沉婉约,含而不露或直抒胸臆,且内涵深远的佳作。为世人所钟爱,流传至今,有的作品还远播海外。是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图片来自网络)

3. 终南别业唐王维讲解?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就更为可亲了。

4. 王维的诗十首?

1、《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这首诗是王维写给一同在辋川隐居的好友裴迪的诗,诗的主题在一个“闲”字。

在辋川,山是渐渐变为苍翠的,水是缓慢流淌的,在这样缓慢的时光中,诗人能闲下心来,临风倚仗,听傍晚的蝉叫,看慢慢下沉的落日、缓缓升起的炊烟,最有趣的是,还能看喝醉了的好友,像古代名士那样在柳树前醉舞狂歌。

2、《山居秋暝》

这首《山居秋暝》,是王维最受人喜爱的名篇之一,因为诗中写出了一种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那就是空山一样空澄明净的人生境界。

在这个秋天的傍晚,王维的内心经一场秋雨洗过,变得无比空明澄净。他的内心有明月照拂,有清泉流过,澄明无比。

空澄明净的王维,不伤春,不悲秋,也不会被名利所挂碍,终得大自在。

3、《归嵩山作》

《归嵩山作》是王维寓居嵩山东溪时年写,诗中写倦游归来复得自然的闲适情趣。

王维诗的长处,在其写景能摄万物之神魂,能绘天地之大美。这首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一联,有万古苍凉之气。张文荪《唐贤清雅集》中评:苍凉在目,神韵要体味。

4、《终南山》

这首诗是写终南山峻伟雄奇的景象。首联写终南山之大,可远接长安,可绵延到海滨。颔联写山间云雾变幻,时有时无。颈联写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众山的阴晴都不一样。尾联写诗人向椎夫打听住处,暗含终南山山大人少。

此诗亦胜在写景,尤其“白云回望回,青霭入看无”一联,写尽山间云雾变幻之状,“看山得三昧,尽在此十字中。”(张谦宜《絸斋诗谈》卷五)

5、《酬张少府》

这是一首酬人之作,张少府,人不详。在这首诗中,王维颇有牢骚,但是,王维不像别的诗人那样耿耿于心,当你读到“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时,前面的牢骚仿佛被松风吹散了,我们只看到了一个风流自适的王维,山风吹拂着衣带,山月映照着清影,一曲《风入松》弹起,潇洒风流无比。到“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诗人几欲飘然而去了。

6、《过香积寺》

这诗极写香积寺的幽深寂静,到“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联,甚至有一种冷寂之感。但是这种冷寂之感,恰是佛家所追求精神境界,能让人入禅,克服心中的欲念妄想。

《王右丞集笺注》引张岱语云:“‘泉声’、‘危石’、‘日色’、‘青松’皆可描摩,而‘咽’、‘冷’字,则绝难画出。故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见此诗之妙。

7、《送梓州李使君》

很多年前第一次读到这首诗,便被“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一联深深吸引了,读之如闻山间树上淅淅沥沥的雨声,如此美妙的感觉,没在山中听过雨的人是写不出来的,甚至也读不出来。

8、《汉江临眺》

《汉江临眺》是王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途经襄阳时所作。这首诗最令人赞赏的,是王维对汉字的运用已达化境。

首联中的“接”“通”二字,写出荆门南接三湘,北展九派的地理形势,将诗的气势展到千里之外。颈联中的“浮”“动”二字,将长江的烟波浩渺写得如在目前。

更令人称赞的是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十个字,你不能说哪一个字好,但却营造出一个阔大玄远的境界,可以将你的形神消弭在这水天之中。

9、《终南别业》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诗中呈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写出了最惬意的人生。

诗中,王维能深切体味独处的快乐,一个人高兴起来,就四处乱逛,他沿着溪水探景,坐在石头上看云,遇到能交流的老头,但谈兴大发,连回家的时间都忘记了。

10、《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这首诗,好处在于对雪景的描写,“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一联,被清代王士禛点为咏雪最佳之句。

这一联写雪花漫天飞扬,大地积雪深深,消弭了人的活动,深巷寂静,庭院空闲,天地岑寂于大美之中,在这天地之大美中,诗人的内心也变得清静,变得悠闲。《唐贤三昧集笺注》中评:雪诗如此,甚大雅。

5. 王维情到水穷处?

是行到水穷处。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一诗。此诗描写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把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6. 王维送元二去干什么?

《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701-761年)的名篇。王维有位好友,叫做元二(原名元常),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

全诗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格调上一扫过去离别诗的缠绵悱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写出了盛唐时期的文化自信。

因这一首诗,有了一支流传千古的名曲——《阳关曲》。

因这一首诗,也了有一个流传千古悬念——王维究竟送元二去干什么?

诗后注解是元二受委派“出使”安西都护府,其他语焉不详。查阅唐代史书和文献资料,对元二这个人的身份也知之甚少,那么我们只有通过大胆推测、小心求证来揭开这一神秘面纱——

(图:《渭城曲》诗境)

一、首先,从元二要去的目的地——“安西”说起

安西是个什么地方呢?

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实际上就是大唐帝国的西域屏障。

唐王朝效仿汉代都护府的建制,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设西州都护府,同年9月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在武周时期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

为维护唐朝在西域的主权, 都护府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其中安西都护府有镇兵二万四千人。

龙朔二年(662年)之后,吐蕃和唐朝反复争夺安西四镇,此处几度易手。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大量安西都护府驻军被调往内地参与平叛,导致安西都护府空虚,吐蕃趁机进兵安西,直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镇相继完全陷落。

(图:公元685年前后的安西都护府)

二、其次,看看唐代在安西都护府的编制和管理

安西都护府既是唐在西域的最高行政机关,又是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其机构完善,官有定员,职有专任,所有军事民政事务都有专门机构负责。

唐中央在安西大都护府设大都护府一人,是主管官,从二品,是唐朝高品命官,其位仅次于三公,与尚书仆射同列。

开元四年以后,朝廷通常委派宗王遥领其职。大都护以下官员,有副大都护二人,从三品。副都护二人,正四品。都护府机关直属官员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各一人,录事二人,以及正七品级的功、仓、户、,兵、法等各曹参军各一人,主管机关日常事务及民政,赋税,军事,司法,人事,文秘等工作,等等。

重要一点,上面这些人员都是有官品和职位的。

那么,这些官员远在边陲如何监察呢?

唐中央政府为了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在中央设置了监察机构——御史台,负责监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

王维就曾担任监察御史,出使安西的经历。

其生平介绍: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图:诗人王维)

三、再次,看王维创作此诗的时代背景

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

《渭城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

前面讲到,“安史之乱”后,大量安西都护府驻军被调往内地参与平叛,导致安西都护府空虚,吐蕃趁机进兵安西,此时,中央又调派人员奔赴安西。

《渭城曲》的主人公“元二”,就在这个时候出使安西。

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

(图: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交河故城)

四、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后的推测与判断

1、从《渭城曲》可以判断以下信息——

第一,元二不是武将或者士兵,两人吟诗喝酒,应酬唱和,应该是个文人或文官;

第二,王维连他的名字就不叫,而是直呼“元二”,应该官职在王维之下,年纪比王维轻,两人很熟。

第三,元二在史书文献中没有记录,应该是个体制内无足轻重的人员。

2、那么,唐朝政府派往安西的文官有些什么官职呢?目前所了解的,一般有三类:判官、司直、监察御史——

一是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而王维曾经出使安西就是“监察御史”的身份。

二是判官,地方长官的僚属,从五品或者正六品,辅理政事,相当于幕僚,上面交代了,王维后来升职担任了河西节度幕判官。

三是司直,唐朝时,司直为六品官员,奉旨巡察四方,复核各地的案件,跟司法有关。

3、从王维前后三首诗可以得到应证

“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进兵安西,中央又调派人员奔赴安西。王维与此同期的诗作首:

一是送《送张判官赴河西》;

二是《送刘司直赴安西》;

第三首就是《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图:《渭城曲》诗境)

4、从这三首诗,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元二的官品、年龄特征

判官从五品或者正六品,司直是六品官员,应该都是有级别的,王维虽然跟他们关系很好,写诗的时候还是使用了他们的头衔,以显示尊重。

元二显然不是这两种身份,第一,前面已经派了人,不必要再派;第二,王维直呼其名,应该没有什么官职,或者官职与王维相当但年龄更小,或者年龄相仿而官位更低。

5、综合以上信息,初步判断——

判官、司直都不是,元二最有可能的就是“监察御史”的身份,是王维的好友兼曾经的小同事。王维最早就是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安西的,但是现在年龄按算有50多岁了,作为曾经的“监察御史”,来为新任“监察御史”送行。

那么,“监察御史”符合元二的身份吗?正好符合其特征。《唐六典》记载:监察御史的官等为正八品上。基本上就没有官品了!

但是,监察御史在三院御史中,虽然品位最低,但其职权不轻且较为广泛,出去监察,代表的是御史台,所以很多事都可以过问,甚至可以弹劾违法乱纪和不称职的官员。

(图:《渭城曲》诗境)

五、问题结论——揭开千古谜团

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护府去干什么呢?最大的可能就是以“监察御史”出使安西。

具体去干什么呢?根据《唐六典》上记载“监察御史”出使的工作,就是去“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

一家之言,欢迎各位留言交流。

参考文献:

《全唐诗》、《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唐代御史台的基本职责》等。

7. 王维最有名的十首诗空山不见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37)
例会制度(中心组学习是必须每个班子成员发
上一篇 2023年11月03日
中秋快乐短信(中秋节对领导的朴实祝福语)
下一篇 2023年11月03日

相关推荐

  •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搜广西三月三有哪些民族节日)

    广西以农历三月三为节日,三月三这天有各种各样的聚会活动,大多数是对山歌,唱山歌为主,三月三唱山歌在广西有着悠久的历史...

    2023年11月01日
  • 短篇历史故事(野史短篇趣闻小故事)

    陈是湖北人,有个老同学想找他开个后门,但被陈拒绝了,于是这个老同学阴险的写了陈世美抛妻弃子的戏,还到处演,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硬是把个好人污蔑成了个历史罪人,真冤。...

    2023年11月06日
  • 乒乓球教学(从零开始学乒乓球)

    太难了,我从去年7月开始学的,自己一个人按照网上的教程,几乎每天都去练习在健身房,当时想着是练完力量了打打球只当做有氧了出出汗,结果一练上瘾了,光发球就练了3个月,买了网上的练习球200个,每天一个小时练发球,后来开始练正手攻球,练了2个月,...

    2023年11月07日
  • 迎新晚会总结(有多少人能把春节做为一个总结)

    我觉得每到新年人们多多少少会总结一下过去一年的生活吧。看看自己完成了什么样的目标,反思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制定一个大体的新年计划,这对你未来一年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我们把新年当作一个总结点,那么这将是一个不错的习惯。一、总结学习...

    2023年11月17日
  • 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国家对消防安全责任人的规定)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消防安全责任人是指在单位或场所内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消防安全工作的人员。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消防安全制度、组织消防演练、检查消防设施设备、培训员工消防知识等。...

    2023年11月22日
  • 开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肉孜节在几月几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23年11月22日
  • 奋斗(奋斗和拼搏的区别)

    拼博是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懈的努力,奋斗的是你要不断地积极进取,两者都是激励和独立的含义,但实际意义不同。...

    2023年11月27日
  • 同生日(她生日那天我不愿同她一起过)

    之所以,您会提这件事,应该是您的孩子们为了图省事儿,打算一块儿把您跟亲家母的生日都张罗了吧。如果孩子们在您生日那天有急事,没时间,您大可自己过,等他们事情办完了再补一回,也没什么不好;如果不是这种情况,您跟自己孩子不就更好说了么?...

    2023年11月30日
  • 一件后悔的事作文(后悔的排比句开头结尾)

    2、开头:自信,主宰你的人生,抉择你的未来,判定你的明天。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个万花筒,也是罐五味酱,酸的、苦的、甜的、辣的……有一件事至今仍使我追悔莫及。...

    2023年11月30日
  • 一路惊魂(我想知道历史上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故事)

    云南昆明,22岁男子迎娶52岁中年新娘引争议,那是你们不懂爱情《诗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手偕老”是几千年历史与现在与未来,每一个红男绿女心中最美好的愿望,因为它象征着“永恒的爱情”。人生中有许许多多承诺,对爱情的承诺是最为动人心魄...

    2023年12月02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