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如何理解法国现代主义文学中曾出现过的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1. 萨特存在主义,如何理解法国现代主义文学中曾出现过的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二战后,法国文坛中的小说、戏剧、诗歌和文学理论等各领域,流派纷呈。其中存在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就是法国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有影响的主要思潮。

回答问题之前,先理清这三个思潮出现的时间线条:

存在主义出现在1930年代,直至1960年代结构主义作为存在主义的对立面出现,发展到1970年代,后结构主义以延续及批判结构主义的姿态出现。

这三个思潮的相继而出,可以看做是法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缩影。

01 存在主义思潮

存在主义文学的带头大哥是萨特,他在1930年代末便树起了存在主义文学的旗帜。从40年代到50年代中期,这一文学思潮风靡欧洲,影响所及扩大到了全世界。

萨特

存在主义,顾名思义,是关于“存在”的学说,人的存在是它的核心。存在主义文学思潮赖以产生的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简而言之就是“人性哲学”、“自由哲学”。他哲学的中心问题是意识与存在,即人与世界的关系,自由则是贯串在这些关系中的主旋律。

在其哲学代表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与人道主义》中,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先于“自我”,真正的存在与现实“乃是抗拒一切思维的东西”,存在就是虚无,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存在”等于“不存在”;存在是“自由选择”,失去了“自我”也就没有真正的“存在”。

这些便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他的存在主义小说与剧本的哲学思想。

在长篇小说《恶心》、短篇小说集《墙》、戏剧《禁闭》与《恭顺的妓女》中,萨特都深刻地揭露了人与社会的畸型关系,嘲笑了荒谬的世界,鞭挞了冷酷的现实。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艺思想与哲学观念是息息相通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念是其文学思想的本原,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则是他的哲学观念的形象体现。

在文艺反映论的主客体关系上,他所坚持的是反映的主体性;从文艺批评的角度来说,在对作品本体概念及其意义的解释上,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属于“作者论”之列。

所谓作者论,指的是作者赋予作品以意义的观点,但作者论的文学本体观念实质上是一种传统的文学评论。

在这一观念的渗透下,文学批评以作者为圆心,它的目标是界定作品意义的来源,用清晰的轮廓和线条描绘一部复杂作品的简明图像。

萨特存在主义文艺批评有别于一般作者论之处,在于他认为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存在主义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对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类前途的看法,这些看法影响和制约着读者。

从美学观点来说,萨特所坚持的乃是把创作主体对客体生活的审美体验转化为审美反映的意象结合和意象传达的路线。

他在探寻人的价值方面的追求以及他为主体精神的呐喊是称道的。但是,尽管作者论的本体观念有其因素,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与文艺理论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其绝对自由观与作者中心论也是片面的。

二次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现代系统科学的崛起,使人们进一步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观念的更新使对于客体的探索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对象,而新的科学方法的出现又为这种探索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如此,结构主义文学思潮作为存在主义的对立面,便应顺而生;在文艺批评领域,作者论也就让位于文本论。

02 结构主义思潮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整个结构主义文学思想的基石。在这种认识论与方法论指导下,从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到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在法国几乎一切人文科学领域里都出现了深刻的变革。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包括文学在内的人文科学,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用严密的方法来阐释自己的学说,把精密的科学视为永远无法进入的殿堂。

但是,现代语言学率先打开了联系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门户,而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便是结构主义。

列维·斯特劳斯像

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开路先锋是人类社会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他也被誉为“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

斯特劳斯在《结构人类学》一书中,提出语言与文化是同一类型的材料构成的,既然在有意识的表层言语活动下面存在着深层的无意识的系统,人们也就有可能从文化无秩序的复杂现象中发现秩序和结构。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人类学在他的手下结合,便使得人文科学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变化,之于文学研究的影响尤为巨大。

他认为,一切社会生活的形式实质上具有同一本性,作为表达形式的符号的意义取决与关系和系统:

个别成分之所以有意义,仅仅是因为它们是一个完整体系的一部分,这一切便是从新小说到抽象诗注重形式结构的理论基础。

基于这一理论,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新小说、荒诞剧、抽象诗与新批评理论相继登上法国文坛,并掀起了轩然大波。

从格里耶的小说《嫉妒》、比托尔的《变》到萨洛特的《金果》,超凡脱俗的新小说的“新”,集中表现在其作品结构的组合上。

它们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时空秩序,形成了迷宫式的时空构架。在这一亘古未有的结构体中,过去、现在与未来穿插,回忆、现实与幻想交织。

在新小说派作家们眼里,唯一至关重要的是写法,而构成文学作品价值的东西乃是其形式。

话剧《等待戈多》剧照

以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惊世骇俗之作为代表的荒诞剧,完全扬弃了传统戏剧的审美标准,专事模仿梦幻结构,造成了一种新的艺术综合。

另外,追求纯形式主义的抽象诗,同样背离了传统诗歌的创作规律,追求使用幻觉与潜意识表现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创作手法的异化来揭示人的异化现象。

凡此种种,跃入我们眼帘的乃是赫然醒目的两个大字:结构。

事实上,新小说也好,荒诞剧也好,抽象诗也好,它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自试图运用语言结构的一切可能性进行新的实验,以期达到用文字形式探索和揭开世界结构:人受制于其统一支配的世界“系统结构”的目的。

而且要明白的是,结构主义文学思潮本质上是结构主义哲学思潮的派生物。文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和文化活动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可以用结构主义的原理进行分析。

而文学与其他形式活动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它不但像语言一样有结构,而且实际上由语言所构成,同时文学对语言本身的性质又有着独特的认识,这种特殊性便是结构主义文学思潮的灵魂。

结构主义文学集中研究“能指”(语言的声音形象,即抽象概念的语言符号),它所关注的是产生意义的方法而不是意义本身。

结构方法的首要特征在于分析作品的内部结构,但是结构主义文学在将这一语言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方面的真正创新,不仅在于它认为文学作品一如语言是一种结构体,可以用符号和语言概念来分析作品的层次,还在于它提出了独立的诗学理论。

法国结构主义文艺理论家们把研究文学的着眼点,从单独文本转移到了总体文学,即在强调对作品形式进行分析的同时,建立关于文学形式规约的一般理论。

他们认为阅读只是消极地认识作品的过程,批评则能积极地为文本创造一种意义,文本意义存在着多重性,最能意识到这种意义多重性的便是诗学,而且诗学所研究的只是文学中产生意义的各种方法,而不是文学内容本身。

罗曼·雅可布森

正因为此,俄罗斯的语言学家罗曼·雅可布森提出,诗学就是“在一般的上下文中,语言信息的诗意功能的语言学研究”。换而言之,语言的诗意功能是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之间一种特殊的机动性关系。

在这里,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能指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所指是必然的,是事物本身具有的。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一定要理解,后文还会提到。)的任意性关系被非任意性、语言参照功能的及事性被诗意功能的非及事性所取代。

上述特殊性与机动性具体体现于特定的语言序列之中,从而产生新的意义,这种意义就是诗意。

结构主义的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内涵分析基础之上的,它的中心任务是把文本中所包含的多种可能化为一种现实。因此,所谓结构分析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功能分析。

从文艺批评的角度来看,结构主义批评属于“文本论”。“文本论”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是罗兰·巴特(具体可参加我之前回答的罗兰·巴特文本论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简而言之,所谓文本,它不是侧重于一部作品而是一类作品潜在结构规则的分析。在文本论者看来,作者就是作者,作品就是作品,这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作品是一个自足的、封闭的整体,具有内在性,因此文学批评只应局限于作品本身。

(这里多一句嘴:前文说的作者论与这里的文本论的内在逻辑区别,有点类似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之别。)

结构主义文本论这种分析作品内部结构的方法,与作者论的外部研究的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于文学被看成是一种符号学现象,关于创造主体的心理学也就失去了其固有地位。

从作品时代精神的透视和社会意义的阐发转向形式主义的探索,把形式也看成是一种内容,是作品意义的一种特殊形态,这就抓住了文学区别于历史和科学的主要特征。

文本论的着眼点则不在于意义感受或审美直觉,而使研究对象真正落实到文本的有序组合上面,对于正确认识作品本身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为文学批评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但是,离开创作主体来谈论作品,把符号、信息的科学研究与作者、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分析割裂开来,把形式与内容对立起来,忽视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分析与社会现象的历史原因,把作品看成是静止的、抽象的东西,也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正是结构主义文本论的局限性所在。

03 后结构主义思潮

结构主义观念与方法在1960年代的法国文坛红极一时,但是,结构主义在扩大了其研究领域与影响的同时,却使哲学与文学失去了其往昔的确定性。因为意识的多样化与开放性使人们对结构主义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要求摧毁形而上学的呼声日益高涨。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从1970年代初起,结构主义开始向后结构主义转化,法国的文学理论研究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转机。

总体而言,后结构主义既是结构主义的继续,也是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如此时的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就从传统的结构主义转向了批判的结构主义,反映着他的这一转变的代表著作是1970年发表的《S/Z》。

在这本书里,巴特不再把文本看成是一种结构或一种结构的副本:诗学,而是视为一种实践。

过去,结构概念所包含的文本的那种静态封闭型的意象,已为一种动态、开放型的意象所取代。

巴特区分了“阅读性”与“创作型”的概念,认定一个文本中既有阅读性成分也有创造生成分,二者的区别构成一种价值天平,文本从中可以得到评价。

他还认为现代文本更具有多义性,因而也就包含着更大的创造性成分。所谓创造性的东西,在巴特看来,它有构造过程但没有结构,有生产过程却没有产品,即是说,阅读文本的结果,不会建立一种模式,只会展开一种透视。

雅克·德里达像

后结构主义文学另一位有代表性的理论家是雅克·德里达。德里达在《书写与差异》中,更加旗帜鲜明地张扬了“差异”的观点,他用“结构分解”代替“结构分析”,用“反词义向心说”取代传统结构主义的“词义向心论”。

他认为,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必须从结构主义系统的内部开始。他所谓的“差异”,既可以理解为语言的任何成分都与文本中其他成分有关,又可以解释为这一成分与其他成分不同。

即是说,一种语言成分的功能与意义从来都不会得到充分体现,因为任何东西都存在着差异。

德里达反对结构的整体性与向心性,他所强调的乃是任意性与差异性原理,在这位后结构主义者看来,与其说所有文学都可以看成是语言的,不如说所有语言都可以看成是文学的。

在德里达那里,一切含有明显同义向心的形式的文本都是第二位的,这种观点与结构主义中的文本中心论完全背道而弛。

而且,他把对结构主义理论的质疑与对文学概念的挑战结合在一起,主张任何一种文学理论,只要含有某种知识体系与系统研究原则,都有可能建立起独立的文学研究学科,这也就为其他研究方法开拓了通道。

雅克·拉康像

于是乎,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展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现代精神分析方法,脱颖而出,它的代表人物是同属于后结构主义阵营的心理学家雅克·拉康。

拉康理论的特征是对语言和象征物关系问题的精神分析学思考,拉康在其研究中,把真实物、想象物与象征物区分开来,试图重新组合主体和世界的关系。

拉康与德里达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德里达强调的是作者、文本和语言,而拉康所强调的则是读者、文本和语言。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以文本分析为依据,把文本当作探寻作家及其作品中人的心理的线索。而拉康的现代精神分析方法则把对文学文本框架的分析排斥在外,他所着力分析的乃是读者的思考作用。

拉康现代精神分析的目的是要显示一种重复结构,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存在着这种行内型式的重复,并通过对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失窃的信》进行结构主义分析为其理论提供了依据。

在这部作品中,随着人物位置的交换、变化,失窃的信件不断转移,但是小说中没有一个人知道信的文本。于是乎,根据拉康关于真实物、想象物与象征物的关系,可以描绘出下面这样一幅三角图形:

上述图形中,1号位可以看成是纯客观的位置,2号位则是纯主观的位置,处于1、2号位置的人物都认为能指只能有一种含义,即他们自己所理解的含义,而3号位上的人物则不仅懂得其他人的理解,而且还有本人的理解,他赋予能指以多种不同的含义。

这一愿望结构图清楚地表明,文本本身具有我们所期望和需要的东西,而要发掘隐藏在文本中的意义,就必须具有象征的眼力,只有这样,读者才能超越文本的约束。

而且,法国与西方文学批评中的“读者论”,主张读者与作品相遇所体验到的东西就是作品的意义,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后结构主义与现代精神分析所持观点的写照。

与文本论关于文本是封闭的自我满足的认识相反,读者论认为文本是开放的非自我满足;与作者论的作者自我中心论不同,读者论主张的是非自我中心说,他们的读者反应批评是依据读者自身的体会而发生转移的。

依据读者论的观点,作品文本之所以能产生意义,全靠读者在阅读中以某种方式重构文本与文本之外的综合,认为读者参与了阅读中的再创造,充分肯定读者的能动作用,承认读者的人生经验与作品总体意绪在撞击时能迸发出火花。

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成了今天文学理论的一个新的突破点。但是,正是在理解文本因人而易、读者领会方式变化多端这一点上,读者论又使文学的内容与意义化为子虚乌有。

由此而见,法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对立,文学批评中作者论、文本论、读者论的冲突,在实质上也就是文学研究中艺术派与科学派的分岐。

从存在主义到结构主义又到后结构主义,以及它们观照在文学批评领域中的,从作者论到文本论再到读者论的这种变化过程,也就是法国当代现代主义文学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

它们的相继出现说明了,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畸形发展,人所创造的物质反过来成为统治人的一种极大的超人力量,理性的破灭与异化的加剧导致现代主义文学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这正是它们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回答完毕。

萨特存在主义(如何理解法国现代主义文学中曾出现过的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2. 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是谁?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的生存问题。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存在”而非“本质”,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的主要观点是:

● 真正的知识通过直觉来源于个人的情感。

● 真理不是人们的发现,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 知识的可靠性不能用一般概念加以衡量。

● 做人就是谋求自由,也就是进行选择。

● 人在他自己的选择中变成他自己,从而获得人的价值。

● 因为人自由地进行选择,所以他从属或生活于某一团体,而仍不失为一个个体的真正的自我。存在主义道德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亚斯贝尔斯,法国的萨特、马塞尔、卡缪等。

3. 法国哲学究竟多难?

17到19世纪,法国哲学家对世界哲学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略举以下几个法国哲学家,他们可是鼎鼎有名的。

笛卡尔,17世纪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 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主张“我思故我在”的形而上学理论。

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有“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之称。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雨哥曾评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孟德斯鸠,18世纪法国启蒙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较早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主张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信仰自由。特别是他的《论法的精神》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

卢梭,18世纪世纪法国启蒙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也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狄德罗,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主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并轨。

价值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法国哲学家拉皮埃和德国哲学家哈特曼提出。主张在各领域建立一般价值理论。

利他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哲学。19世纪法国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孔德提出利他主义,主张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孔德还提出实证主义,主张从事实出发。

哲学难,难在缺乏适应性强的本土种子,缺乏培育哲学种子的肥沃土壤和阳光雨露,而这些都与历史社会巨大的变迁有关。

在古代中国,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和经济发生剧烈变化,所以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据记载,至汉代初期,以著作形式表术学说的就有189家。主要归于10家,即儒家、道家、名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除后3家很少涉及哲学外,都与哲学有关,尤其是儒、墨、道、法影响最大。当时还有研究《周易》的易家,研究军事和兵法的兵家。

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一个国家的哲学主流思想可以影响到其经济社会的发展。

4.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创作属于什么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权运动的先驱,在英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她是一位先行者,也是一位开拓者。她那灼灼其华的思想精髓,不仅流淌在富含女性细腻情感的笔调中,更是一座在黑暗中为向着自由平等的未来挣扎着前行的女性群体指明前行方向的明亮灯塔。

她的女性主义观念和理论,这些散见于书籍和文字中的思想碎片,是女权运动的启明星。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名优秀的意识流小说创作者,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她的一生创作并发表了350余篇论文以及书评。在学术界热切关注她小说的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同时,从她的作品中我们也注意到了处处流露出的女性意识。

《一间自己的屋子》最为充分和直接地表现了她的一系列女性主义思想:没有独立创作的物质保障,没有自我的精神空间;时断时续的女性文学传统;父权社会女性不断被异化以及自我异化的现实;对男权单一价值观反叛的双性同体思想的提出,成为后代女权主义者反复讨论研究的一个伟大主题等。除了这本理论著作,她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是本文想要突破的另一重点。

《到灯塔去》中,古板僵化固执的男性品质与灵活慈善天真的女性品质之间的碰撞、摩擦,女性那如水一般的包涵与宽容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

《达洛卫夫人》中,女性一直是小说的重点与中心,小说描述上流社会妇女达洛卫夫人一天的生活以及对于婚姻、爱情、生命充满矛盾的心理波动。同时塑造了具有新女性精神的萨利·塞顿,塞顿的叛逆个性与反传统思想和带有男性魅力的女性气质,对世俗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映衬下,作者用华丽的手法展现她对突破传统女性概念的理解。

《奥兰多》中具有典型“双性同体”特质的奥兰多,大胆实践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出的伟大构想,体现了弗吉尼亚对解决男女二元对立问题的看法。此外,几乎她所有的作品都蕴含着对女性的深深思考,本论文正是要结合她的创作,从作品的角度回顾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

我国80年代才陆续进行对于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研究,在这片倡导着“男女都一样的”的土地上,女权运动却不是由女性自发提出的,妇女解放是伴随着推翻封建制度相应产生的。尽管女权运动的初衷,应该是世界性的,然而在我国,女权运动背景的缺失却成为重大的遗憾,但是中国妇女确实在独立的号召中获得了好处。如今,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引入和重视正在加强,用我们具有女性特色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创作将为铺垫女性主义创作传统道路做出贡献。

5. 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可以深到什么地步?

摘自思想家罗素的话:“关于智慧:不管你在研究什么事物,或者在思考什么问题,只要问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明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人们相信了,或者对社会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简单的去审视,事实是什么。”

一个人的思想深度究竟可以到达哪一步,对于这个问题,有书君认为,第一眼看人是看不出来的,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得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1.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自制,自省,独处,沉淀,看上去不那么热闹,显得不是很有人缘,也没什么纠缠不清的男女关系,而是作为去大方交往、建立更长远稳固的联系。他们不急着去争取攀比,而是厚积薄发、伺机而动。这样的人,有书君敢肯定,他们的思想深度比起其他人来说,肯定深了不少。

2.还有一些人不急着去认同、迎合那些看似很时尚前端的概念,他们不盲目追随媒体上的一些主流观念和风气。而是静下来,对事对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看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当今社会,网络上种种所谓的“先进”、“成功”的概念太多,人们整天活在这些看似高大上的理论中,在世俗标签的评价中来不断评估、批判自己,活得非常焦虑不安,期望通过踩踏他人来证明自己优秀,不断学习流弊的心机手段来证明自己很有“本事”,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心灵的痕迹都会刻在面容上、气质上,在有书君看来,那些真正有思想深度的人们,则会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想要的一切事物,静下来,看看自己内心真正的模样,不做欲望的奴隶,这样的思想境界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3.有书君的一个老师,只要是她教过的学生,她都会记下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生日,每到学生生日或者看到学生朋友圈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就会发微信打电话关心或者祝我们生日快乐。老师已经不教我们好几年了,但是每年生日都会接收到老师的微信祝福,她教授过的学生至少几百人,多少年来始终如一,平常人很难做到了。

在有书君心里,这就是思想境界到一定深度的人所具有的一项特征吧,那就是:重视每段美好的情感。

4.思想境界深的人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个科学、精密、高效的“抽象地图”,这个地图里面存储的不是地标、边界、线路,而是概念、知识、事实和程序。他们跟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既拿着一张信息又多又全的好地图,又特别会从这些地图中高效提取与组合信息。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普通人往往只会简单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如果让他进一步具体解释,有时候就会卡壳了。而思想深的人具有看到本质问题的能力,他们习惯把把握更本质的东西,对问题更有预见性,有极大可能举一反三。

6. 存在主义代表人物是又是谁?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创始者。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并把它们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7. 新浪潮电影的主要特征?

法国新浪潮电影特点主要表现在:

1、叙事层面体现出开放式的叙事特征;

2、剪辑上与开放式叙事相对应建立起电影的新时空,表现为时空不连续、声画不对位。

3、表演上偏好布莱希特的间离美学,表现为片中出现导演的解说,人物面对摄影机独白,由此将观众从一个偷窥者的位置拉到电影现场,同时不断让观众返回现实,观众能一直保持清醒,并意识到自身和剧情的距离而不至于陷入角色认同。

4、坚持电影作者论,关注现实题材,并且带有强烈自传性质。

5、制作层面反对品质电影中规中矩的电影片场作品和精细制作,强调实景拍摄,即兴创作。

6、重视个性和偶然因素、增加了导演个人色彩、理解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总体来说,新浪潮导演反对片场电影风格,蔑视传统电影的精致和循规蹈矩的面貌,提倡个性化的、随意的、灵活多变的、即兴自然的创作风格。新浪潮大胆挑战观众既成的观影习惯,如:对白的口语化、表演的即兴化和生活化、打破“第四赌墙”、反对传统的缝合体系、断裂式的不合逻辑的情节等,形成了天马行空的、标新立异的创作理念。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45)
qq空间留言(QQ空间留言板)
上一篇 2023年11月26日
中秋快乐短信(中秋节对领导的朴实祝福语)
下一篇 2023年11月26日

相关推荐

  • 中秋的诗词有哪几首(中秋佳节的诗词有和的诗词)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2023年11月05日
  • 如果爱情不能完美(情侣在一起时间久了)

    不过你能来问,还不错,也许你们还能有以后,试着去爱上她吧!如果你只是想征服,想得到,而不是因为爱对方,那就尽早放手吧!问问自己,你多爱她?为什么大家都说恋爱中的男人是个诗人。因为你充满了情感,每天都很用心。...

    2023年11月06日
  • 2021开学安全第一课观后感(体育运动安全知识有感)

    写作思路:1.对运动员身体的保护作用.2.对运动成绩提高起到的作用.3.对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起到的作用.4.应大力宣传普及体育运动安全知识,让热爱体育运动的人人中真正收获运动带来的益处....

    2023年11月07日
  • 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的重要性)

    当下,各党组织都在积极召开生活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有明确规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那么,各党组织召开的组织生活会有什么意义呢?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清洗党员思想上、政治上、...

    2023年11月13日
  • 怎样剪五角星(剪五角星最简单的方法)

    最后,将五角星的五个角按照一定的角度粘贴在一起,形成一个立体的五角星。这样就完成了五角星的立体剪法。...

    2023年11月14日
  • 我爱北京(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季羡林好句)

    1、街灯并不辉煌,“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也会令人不快。我们却甘之若饴。耳听铿锵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如闻仙乐。此时鼻管里会蓦地涌入一股幽香,是从路旁小花摊上的栀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发出来的。...

    2023年11月17日
  • 班级文化建设总结(书香班级的班名有哪些)

    书香班级的班名有很多种,如:松竹梅、梧桐雨、荷花淀、兰亭序、溪水清、山水秀、鸟语花香等等。这些班名大多为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出书香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追求知识的精神。...

    2023年11月20日
  • 中学物理课件(教育机构如何面对教育)

    教育培训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将知识教育资源信息化的机构或在线学习系统。随着教育培训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行业内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步的增大,而每一个机构内部都存储了大量的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支持领域的海量知识以及用户信息,这些数据支撑这机构的运营,其...

    2023年11月26日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五年级下册语文如何备课)

    语文老师备课,首先,自己熟练把握教材内容,得比学生有更多更深的理解,清楚所教之课文的主题内涵,想给读者什么理念,什么知识学问,想引导读者到什么境界?字句段篇熟练理解不理解?才不至于,在学生面前丢人。...

    2023年12月02日
  • 早安温馨句子(早安文案短句干净有趣句子)

    二、每一夜都能干干净净、心安理得、筋疲力尽地入睡。每一天也能清清爽爽、心平气和、精神充沛地醒来。这就是最好的生活,早安!...

    2023年12月04日
返回顶部